孤独心里:人,生而孤独,却又不甘寂寞
2019-03-04 16:52:49
松果小编
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句子,道出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每个人都游走于热闹于孤独之间,我们需要孤独,但又害怕寂寞。
人是社会性动物,世间万物都是彼此联系相互依赖的。原始森林里面危机四伏,于是我们的祖先发现,群居和分工合作可以大大提高生存率,让自己活得更好。或许也是在此基础上,人类才得以不断的顺利进化,进而创建出人类文明。
但人又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害怕迷失自我,热闹久了,往往又期盼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一方天地。于是,热闹就成为了一群人的孤独。
有的人喜欢孤独,把孤独当成一种享受。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可以发呆,可以是思考,也可以远离社交场中的尔虞我诈。孤独,便是一种自我保护。
有的人喜欢热闹,害怕独处,享受与朋友聚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当夜深人静朋友散尽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和孤独的人逃避社交一样,其实爱热闹本质上又何尝不是一种对自我的逃避呢?
而现实生活中,生活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我们很少有闲暇功夫去真正的认识每一个人,大多数的社交都是有目的性针对性的社交。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交心的人越来越少。所以热闹是一群人的孤独,也就不足为奇了。
短暂或偶然的孤独任何人都难以避免,不会造成心理行为紊乱,甚至很多时候这种孤独还是我们成长的需求。
心理学上的孤独感则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与别人难以沟通,孤单寂寞的情绪反应。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孤伶苦闷的情感。
严重的孤独感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孤独感还会增加与他人和社会的隔膜与疏离,而隔膜与疏离又会强化人的孤独感,久之势必导致疏离的个人体格失常。这种孤独感就需要我们通过一定的途径来调节和改善了。
人的一生,其实都是自我与社会我之间摇摆,找寻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忽视了自我,会变得迷茫;忽视了社会我,会倍感孤独。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生而孤独,却又不甘寂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