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关系与原生家庭
2018-12-21 20:46:19
松果小编
很多人包括我本人在成长历程中,容易把自己从原生家庭中背负的负担带到亲密关系里,所以原生家庭中亲子关系显然对两性关系有强烈的影响。
一个成年人虽然已经长大了,但内心还像孩子一样无法面对或背负自己对父母之爱无以回报的愧疚感或者罪恶感,尤其当父母由于他原生家庭的一些牵连纠葛,而陷于痛苦之中的时候,想去拯救父母,或者替父母承担本属于他们的生命重担,或想改变又无力改变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回报并替父母承担的事实,内心处于痛苦冲突之中。所以,当一个人想要给予他(她)的父母亲,这种情况就是一种违背自然常理及家族序位的牵连纠葛,因为生命之流只能从父母流向孩子,父母给予,孩子接受,父母需要得到敬重,孩子需要表达感恩。一旦这种自然层级被打破,一切就都乱套了。不断给予父母的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感受并持续领受爱和各种滋养,他的生命之树因无法和父母及祖先爱的力量连接而日渐枯萎,他的内心必然是匮乏的,但在潜意识中会觉得父母给的爱不够,他的注意力还一直停留在原生家庭的父母身上,很难从原生家庭中分离出来建立亲密关系。即使组成了家庭,他或许会想从伴侣或孩子那里得到一些东西来弥补自己对原生家庭父母之爱的缺憾,仿佛伴侣或孩子是他的父母一样,这样就全都乱了。要疗愈这种情况以恢复平衡,当事人在连接自己父母时就只能让自己变小,变成小孩,而不是扮演父母,更不是扮演父母的父母,在连接伴侣时则需要长大,学会负起责任多点给予。
正常的伴侣关系,在施与受的失衡与重新平衡的渴望之间摆荡,伴侣关系的各种张力通常都包含在这种动力之中。然而,很多情况还要更复杂,比如一位女士对伴侣表现得像在父母面前的孩子一样,不断索取,而没有付出,结果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无助无力。男人感到她没有价值,不能满足他的需要。在亲密关系中,她所需要的远大于她所能够给予的,她在伴侣关系中欲求不满,期待无限支持和永远照顾。这就是一种控制,与亲密关系的本质背道而驰。在家庭关系中,她表现得仿佛像另一个孩子,她很难全然成为她孩子的母亲,无法给她孩子爱的力量和滋养,她的孩子因为无法得到母亲爱的滋养,不能健康成长,无力面对他未来的生活,从而使这种牵连纠葛代代相传。虽然在伴侣关系中,她得到的比较多,但当关系结束时,离开的恰恰是这个女人,她把孩子留给先生照顾。在亲密关系中,通常接受多的一方会离开。但在这段关系中,男人也要为失去妻子负责,因为他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得像女人的父亲一样,不等妻子开口就供应一切,更表现得好像自己一无所需。总是让他的妻子感觉随时可以予取予求,不用回报,因为基本上丈夫不太需要什么。要恢复这段关系的平衡,男人要表达自己对伴侣的需要,女人要学会善尽母亲妻子的责任。
同样,男人如果在亲密关系中受到如王子一般对待,他所有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当关系失衡达到无法忍受,最后离开伴侣的也是这个男人。在伴侣关系中,接受通常比给予难,因为人会有要回报的压力,他如果没有机会回报就会离开,这个男人的下一段关系里,如果新伴侣对他要求的比较多,这段关系运行会比较好,因为他觉察到自己的需要和自己身为男性的特质。在原生家庭父母面前,做好一个孩子;在伴侣关系中,做好一个成人;在孩子面前,做好一个父母。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人生课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