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于教育孩子,养育孩子的问题,家长的观点分为两派:
一派观点认为应该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条件,教育条件,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而另一派家长认为应该让孩子懂得生活的艰辛,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奋发图强的斗志,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家长们应该何去何从?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真实的案例。
16年有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疯传,因为父亲没钱买iPhone7手机,16岁的儿子逼父亲下跪,画面让人心寒。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儿子痛骂:“人家爹过年都十万八万的,你瞅瞅你那个B样,要多窝囊有多窝囊,我怎么有你这个爹?人家过节都是收快递,你倒好,是往外送快递,你可真行啊你!
而作为父亲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说一句话,最后儿子还撂下狠话,“我告诉你,2017年之前,我看不着iPhone,你给我当儿子,听着没?”父亲应声:“听见了”。
儿子又骂道:“我忍你16年了,你给我记着,今年没有iPhone7,我就没你这个爹,这事咱俩没完,听见没?跪下!”父亲竟也真的双膝下跪,场面令人心酸不已。
如果现场看到这个事情,相信很多人会忍不住冲过去扇那孩子几巴掌,但是回过头想想,孩子成长过程是父亲教导的,变成这样与父亲也脱不了干系。
父母已经是在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生活条件了,但是孩子并不感激父母的付出,而是一味的向父母索取。这不禁让我们思索,是哪里出了问题?
都说寒门出贵子,可是这个清贫的家庭不仅没有出贵子,反而出了一个败家子。这就是寒门富养养出的白眼狼。父母给孩子的,应该是自己力所能及的照顾和物质条件,而不是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需求,如果父母不懂得尊重自己,孩子又如何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我们爱孩子,同时也一定要懂得自爱,自爱才能爱人,如何权衡对孩子和对自己的付出,这是每一个家长都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一对父母带着自己高中毕业的孩子来到咨询师里。希望咨询师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通过了解情况才知道,原来家长从小就告诉孩子家里很穷,家里的生活也一直都是省吃俭用,非常简朴,孩子的吃穿用度和同学比起来都是很差的,所以他从小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性格越来越自卑。可是高中毕业以后,父母突然告诉他其实家里并不穷,有两套房产,存款也相当丰厚,这么多年之所以瞒着他,是怕他仗着自己的家庭条件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变成一个坐吃山空的人。可是孩子的自卑和节俭已经成了习惯,这个时候父母给他钱,他也不敢花了。
听完父母的讲述,我感到深深的悲凉。父母故意隐瞒家庭的经济条件,故意装穷试图教会孩子奋发图强,乍一听起来无可厚非,可是这装穷的背后隐藏的是父母对金钱的敌意,对孩子的敌意以及对孩子的不信任。父母内心的潜台词是,如果家里有钱,孩子以后一定没出息。父母不相信孩子可以抵住金钱的诱惑,依然保有内心的追求。这其实是父母内心对金钱的敌意。家长把金钱看成了万恶之源。有钱,一定会堕落,一定会迷失。其实,钱只是一个媒介,钱是用来为人服务的。钱本身不存在好坏,用钱可以行善同样可以买凶。区别在人,而不在钱本身。
孩子是否奋发图强,并不取决于家庭条件的好坏。家庭条件是外部因素,支撑一个人最稳定持久的动力永远都是来自于内部的动力。一个人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学习给孩子带来的成功的体验。父母需要做的是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成功的体验,哪怕只是一点点小的成绩,这些小的成就感,慢慢积累,就会变成孩子大的自尊感,自信心。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奋斗的终极目标是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指的就是个体的各种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亦指个体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境界。
说了这么多,孩子到底是应该富养还是穷养? 我想,无论家庭的条件如何,只要家长充分相信孩子,有正确的金钱观,对孩子的要求能够做到适当的满足。孩子们都会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
作者:蒋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写有多篇科普文,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心理学课程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