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让孩子痛到心死的说话方式,你中招了吗?

2018-11-14 20:18:06 松果小编

那天谈了“家庭焦虑处理机”的问题,(具体内容参看《你们家谁是出气筒》)好多人深有感触,觉得家里的确有那么一个人,是大家头上的阴影,像一枚不可预测的炸弹,不知何时会爆炸。 昨晚上,当我和柚柚在床上兴奋的玩“寻找臭脚”游戏的时候,一声炸雷从奶奶那边丢过来:“怎么不把柚柚那脏裤子脱掉?把床被都弄脏了,你们洗啊……”额,我被砸晕了,第一反应是:又犯错误了,快乐是不应该的。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经常干这种事,看不得孩子开心,只要孩子情绪高涨,乐的哈哈大笑,就要找点毛病出来,让他的兴奋快乐嘎然而止,产生内疚感。 天长日久之后,大脑回路记载:快乐是有罪的! 我记得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书中讲了父母对孩子的几种情感反应: ✨第一种是协调反应。这是我们大家都期待的,用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的理论说,足够多的协调的情感反应,构成了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人格基础。 比如上文提到的,当孩子在玩“寻找臭脚游戏”,high上天的时候,妈妈过来说:“哈,你们玩的真开心啊,我也想一起玩!”然后妈妈也爬上床来,跟孩子滚到一起,找到孩子的“臭脚”,顺便把孩子的脏裤子拽下来,扔地上去了……协调的情感反应,是妈妈看到了孩子在干什么,感受到了孩子在感受什么,确认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对的,可以继续做自己。 ✨第二种是无关反应。无关反应就是孩子热情的在说这一件事,妈妈回应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比如上文中对待正在兴奋的玩“寻找臭脚游戏”的孩子,孩子邀请妈妈:“妈妈快看,我正在找他的臭脚呢!”妈妈看了孩子一眼:“嗨,你的赃裤子没脱,赶紧脱下来。” 因为妈妈的频率不能很快调整到孩子的频道上,所以没法给孩子协调的反应。孩子看到妈妈没听明白自己说什么,就扯下脏裤子,自己一边玩去了,倒也没啥别的想法。 ✨最可怕的第三种:情感逆转式反应,也叫反人类情感式反应。额,就是俺们家宝奶的反应:在我跟宝玩的正开心的时候,一声棒喝令我明白:快乐是有罪的…… 还有一种典型的反人类情感式反应,体现在对待孩子的成绩上: 孩子惊喜的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你看我这次得了98分!” 妈妈严肃的批评教育:“剩下得2怎么被扣掉的?粗心?你就不能细心一点?你看咱们对门的东东,每次都考一百……” 巴拉巴拉,妈妈说了足足十分钟,孩子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日常生活中,你对孩子最常用的反应方式是哪种呢? 正常的家庭中,我们对孩子的反应这三种都存在,以第一种为主。尤其是两岁前,我们时刻关注着怀里的宝贝,给他足够的协调的情感反应,让他感觉世界是美好的,自己是可爱的。 等宝贝逐渐长大了,开始挑战我们的时候,无关反应和情感逆转反应就多起来。比如我们在忙的时候,经常会忽视宝贝的反应,没有听明白他在说什么,就敷衍的回答他,这时候得回应大多是无关反应。经常遭遇无关反应的宝贝会觉得父母是无趣的,没法理解自己。当我们自己焦虑的时候,会难以忍受孩子的快乐,把自己的焦虑倾泻给孩子,把孩子的快乐逆转成内疚和羞辱。得,快乐是有罪的。 “穿这么脏的裤子,把床被都蹭脏了,还好意思玩这么开心?” “考98分,又不是100分,还好意思出来嘚瑟?” 妈妈觉得快乐是有罪的,于是成功的将这个概念输入到孩子心中。当我们成为了家中的焦虑源,孩子就成了“牺牲品”。孩子美好的快乐的情感会不经意的被我们逆转成内疚和羞辱。于是连孩子也忘了如何快乐。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