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识别心理障碍之——抑郁症

2018-11-11 22:42:08 松果小编
1. 如何区分正常的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答:首先,正常人的抑郁情绪与境遇相称,如受到不良精神刺激或由精神负担严重所引起,而抑郁症的抑郁症状则与境遇不相称,在精神医学视角,意识层面并无可引起抑郁情绪的起因,或微弱刺激引起了过大的抑郁情绪反应。 其次,正常人的抑郁情绪有时间限度,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慢慢减轻。而抑郁症的情绪反应则持续较长时间,抑郁发作的病程标准为至少持续2周,如不经适当治疗,病情迁延。 第三,正常人的抑郁情绪影响社会功能一般较轻,而抑郁症患者则较重,甚至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另外,正常人的抑郁不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而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 2. 抑郁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答:抑郁症不意味着个人的软弱或应对能力不足,也不是酒足饭饱后的无病呻吟,如同糖尿病一样,抑郁症被认为产生于血液中的化学物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失衡。此外,应激性环境和其它心理社会因素也可导致抑郁症的发生。抑郁症影响包括躯体、心境、思维的整个身体,是心情明显而持久的改变,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出现不食、不语、不动的所为“木僵状态“,伴有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下降、自我评价过低、对日常事物丧失兴趣、没有愉快感、自觉思考能力下降、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彻夜不眠或早醒、经常感到疲倦乏力、身体局部不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性欲下降,经常哭泣、紧张、害怕、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行为。 3. 抑郁症最危险的后果是什么? 答:抑郁症最危险的后果是自杀。有学者认为,自杀者中60%左右患有抑郁症。 4. 抑郁症会遗传吗? 答:可以肯定!遗传因素对抑郁障碍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不是直接遗传了致病基因,而是遗传了多个与抑郁障碍相关的基因或易感素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抑郁症患者的家属同类疾病的几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其患病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15倍,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的几率越高。 5. 心理测量在抑郁症诊断中有何作用? 答:首先心理测量可以对患者的认知、情感、行为进行量化,并与常人相比较,结合相应的病史,从而可以判断是否患病、严重到何种程度、还存不存在其他心理问题、自杀的危险度如何,进而采取何种措施加以干预,甚至对整个治疗方案的提出都有意义。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测量,能从横向了解患者的状况,并与病初相比较,从而能知晓病情改善的程度,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当然,它不能取代医生的询问、观察、检查,仅为医生的参考。 6. 抑郁症的常用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抑郁症的治疗包括以下治疗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其他治疗(生物反馈、经颅磁刺激、电休克治疗等),其中严重抑郁症、难治性抑郁、严重自杀危险的患者首选电休克治疗。 抑郁症的首选治疗是抗抑郁药治疗。小编认为:轻度的抑郁症,可单用心理治疗即可。在疾病的严重期,心理治疗往往收效甚微;而在疾病的康复期,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明显优于单用药物治疗,在预防复发、改善愈合方面效果显著,只要坚持系统治疗,抑郁症完全可以治愈。 7. 服用抗抑郁症药物会增加体重吗? 答:有部分的抗抑郁药的确会导致肥胖,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米氮平等。但是现在许多抗抑郁药并不会导致肥胖,如SSRIS类药物(舍曲林、百忧解等),长期使用并没有发现对体重有明显的影响。 8. 家人如何与抑郁症患者进行沟通? 答:作为家人,要留心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经常与其交流,了解其心中的想法,及时劝解,帮助化解心中的烦恼。发现情绪低时,可以主动用亲切、温和、缓慢的语气询问患者近来有无烦心事,是否遇到了问题。此时要注意:由于病人情绪低,思考问题的时间会比较长,而回答问题时语速也会慢,所以家人要有耐心,切不可表现出不耐烦,不要挖苦、批评、指责患者,要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话。如果患者不愿谈及正题,可以先从其感兴趣的话题谈起,慢慢引导患者谈出心中的烦恼,以减轻心中的压力。在交谈中,还要引导患者回忆以往愉快的经历,以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