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情结

2018-11-08 13:44:35 松果小编
相传希腊神话中,王子俄狄浦斯违反意愿,无意中杀死生父,娶母为妻。弗洛伊德以此来描述性器期出现的儿子依恋母亲、害怕父亲的情况。他认为男孩对母亲会发生爱恋,而对父亲怀有杀机;为取得母亲的爱情而与父亲竞争,既潜意识地想取代父亲占有母亲,同时又很现实地承认父亲比自己更强大有力,从而压抑着对母亲的性冲动,并在心理上以父亲自居,把对父亲的恨转为模仿父亲的行为和态度,以此来博得母亲的爱。 听说四大天王的郭富城娶了一个小他20岁的女人,这不得不让人怀疑真想会不会是他是有恋母情结的人,估计十有八九的真相是这样的了。 和一个恋母情结的男人在一起,往往与妻子的关系不融洽。他无法忍受妻子说母亲的坏话,甚至还会产生深深的罪恶感。为此,常常会与妻子怄气,夫妻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恶劣。 有恋母情结的男人,是个没有主见的人,无论做事情都要等待母亲的指令,喜欢压抑自己的思维、想法。很多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们就是为了母亲而活的,毫无自己的主张。在工作上,也慢慢的成为别人控制的玩偶,精神会萎缩。口中整天都会悬着“我妈说”、“你连我妈都不如”、“要是我妈在就好了”。要是我,直接就火了。你妈你妈整天不离口的。 说起恋母情结,有一个人物必须提及的,那就是佛洛依德。 在佛洛依德的眼里,这种恋母情结是儿童性欲发展的高潮,也是性心理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时刻。在通常情况下,男孩由于害怕父亲的惩罚——阉割,而产生阉割焦虑,并对此进行压抑,恋母情结便逐渐消失。弗洛伊德的这种主张受到了新弗洛伊德学派的批评,认为恋母情结的理论没有科学根据。弗洛伊德也承认许多人并没有表现出这种情结,许多儿子和父亲、女儿和母亲感情十分融洽,毫无敌意。但弗洛伊德辩解道,前一种情况是由于恋母情结完全被压抑了,后一种情况是同性恋的表现。 佛洛依德,认为儿童会对父亲产生嫉妒、仇恨的心理。母亲爱父亲,为了俘虏母亲的欢心,儿童不得不向父亲学习、模仿父亲,把父亲的品质和心理特点吸取过来,这样儿童就会觉得母亲会像爱父亲一样爱着自己。 佛洛依德认为在3—6岁的儿童还会产生“弑父”的行为。有时候,会觉得很荒唐。但,并不能否认这个理论。有时候,总会出现5、6岁的孩子误杀自己的父亲等等的新闻。佛洛依德会觉得儿童体内的“洪荒之力”(力比多或潜意识)压抑不住了,才误杀了,更准确的来说,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潜意识,冰山之下的部分,浩瀚无垠、好恶不分。 有时候,压抑的俄狄普斯情结突破潜意识的封锁,溜到意识里来了。不过它们是以仿造形式出现的。这种形式显然比较不会被我们所反对。俄狄普斯情结以伪装的形式表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佛洛依德的恋母情结是第一恋母情结,3到6岁的阶段,恋母的对象是自身的父母。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就会出现第二恋母情结,这次的目标竟然是父母的替代品。出现恋母情结的人,在青春期你发现他的伴侣只是他父母的替代品,喜欢一个人,有时候仅仅就是因为她或他身上有父母的相似之处。你的伴侣就是你父母的影子,这话也不无道理的。 恋母情结,可不是只是只限于男孩。恋母情结是一种心理倾向,喜欢和母亲呆在一起,这并不是爱情。男孩女孩大大小小在某个阶段都会产生恋母情结,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这样的情结,在儿童时期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恋母情结。 日本心理学家兼女作家、三个孩子的母亲金盛浦子指出,恋母情结的发生其实有规律可循,如果只考虑家庭的孩子的出生顺序以及孩子性别,即恋母情结最易发生在这4类孩子身上: 第一类:如果老大是女孩,老二是男孩,老二的可能性大; 第二类:如果老大是男孩,老二是女孩的话,绝对是老大的可能性大; 第三类:如果是两姐妹的话,那么大姐的危险更大; 第四类:如果是两兄弟的话,那么大哥的危险更大。 对孩子的照顾,需要父母双方付出等同的时间。提个小建议,如果是个男孩,父亲要比母亲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以达到减轻对母亲的依赖,增添对父亲的好感。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发现一个小规律:男孩子很喜欢母亲,看到父亲都喜欢躲在母亲的后面以求得保护。我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是父亲太严肃了,才会让孩子害怕、远离。其实,不然。还有一小点,多让孩子与他人合作。恋母情结的人际总是很怪异的。 未完待续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