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站在你一边

2018-10-15 21:47:26 松果小编
一 目前现状 先说说离我们比较远的。在百度上输入大、中学生跳楼几个关键字,得到的结果那么多,触目惊心。输入校园霸凌几个字,得到的结果也是一样的。更有全民热议的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撞倒并杀死受害者案,此起彼伏的优秀大学生、留学生自杀案。每出现一起恶性案件,人们讨论最多的问题是:怨谁?怨谁?怨谁?一个鲜活的生命离开了,再谈论是谁的责任只能解决一次事件,关注事件背后的根源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才是最重要的。 离我们生活比较近的是家长普遍反应的孩子厌学、迷恋网络、拖拉、磨蹭、撒谎、胆小、做事讲条件、不懂珍惜、没有感恩之心、没有责任感......听到这样的话,大家首先发出疑问:这都是咋了?物质条件丰富了,孩子们不吃苦了,为什么问题反而多了? 今天我主要从心理学角度谈一下我的看法。 二、各年龄段的成长任务 现在大家已经有了普遍的认识,健康是1,财富名誉其他的都是0。但是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其实从孩子出生开始他的心理就在发展,不同的阶段有各自的任务。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 1、0到1.5岁间,婴幼儿需要建立信任感安全感。也就是他的行为要得到养育者(尤其是母亲)诚挚的回应,我哭有人哄我,我饿了有饭吃,母亲说只出去一会儿真的马上就回来了。得到积极回应的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从信任父母发展到信任他人,性格乐观对未来满怀希望。没有得到足够回应的孩子没有安全感,父母喜欢我吗?老师喜欢我吗?我跟同学说话他没理我,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 2、1.5到3岁是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他们的内心语言是“我行”,最常见的表现是说“不”。本能的说不,我喂你吃饭,不,我自己来;我帮你穿鞋,不,我自己来;去卫生间排便,不,我就要在客厅。这个时期家长的任务一方面要坚持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如按时吃饭,节约粮食,在卫生间排便,使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懂得规则行为更有自主性;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孩子把球扔出去想自己捡回来,养育者要尊重他的想法,给他锻炼机会。但是这个时候家长极易包办。包办的原因一方面是觉得孩子小做不来,一方面是嫌麻烦。孩子要自己吃饭,吃得太脏了收拾起来费劲,不如我替他完成。他要自己系鞋带,太慢了我有急事呢,他系成死疙瘩改起来太麻烦。这个阶段拿出耐心来让孩子“自己做”的,孩子的意志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今后生活自理能力强,有责任心,更自信,在动手的过程中促进大脑的发育,做事有条理有目标。没有得到锻炼的孩子依赖性强,容易有羞耻心,内心的感觉是“我是没有能力的,我需要照顾,我自己做不好事”不容易有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容易建立责任心。这个时期是一个矛盾时期,过于严厉和过于放任都不利于孩子发展,需要家长把握好度。 3、3到5岁叫做学龄初期,孩子的思维天马行空,想象力异常丰富。他在纸上画了个圈,说是鸡蛋说是地球说是太阳你能接受,他说是一朵花你也要接受。嘲笑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和主动性,倾向于接受父母及他人的安排,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 4、6到12岁是学龄期,这个时期决定孩子是勤奋还是自卑。这个阶段孩子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的孩子会获得勤奋感,在今后独立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信心,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通常会自卑。 5、12 到18岁是青春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这个时期学习任务相对来说更重,但是却不是主要任务。这个时期的孩子更想知道“我是谁”,我眼里的自己和别人眼里的自己力求统一。这个时期是孩子的第二个逆反期。他们的身高追上家长甚至超过家长,内心语言是“我长大了”。他们渴望被认可,尤其渴望得到同龄人的认同,所以他们大多愿意和同学朋友交流而不跟家长沟通。他们通过某些行为试探家长的底线,家里的事我要知道,我要有发言权,我要有自己的秘密,他们不跟家长主动交流但是有希望家长主动跟他们征求意见尊重他们,他们一会极度自信一会极度自卑。家长的了解理解尊重包容肯定鼓励有力于孩子建立自信,相反家长期望值过高、过度关注和掌控,孩子的逆反行为会更强烈更离谱。逆反的表现通常是两个极端,一种是大量的不良行为,一种是自我封闭。有大量不良行为的孩子是内心比较强大的,还有力量跟家长抗衡,内心没有力量的孩子一般自我封闭,自己跟自己较劲,自责,自残,甚至走上极端。 三、送给家长的几句话 1、每个孩子都爱妈妈,可是我们爱的目的正是希望他离开我们时可以过得更好。 0到3个月孩子的意识里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母亲微笑他认为是自己在微笑,母亲转身他认为是自己在转身。可是我们的很多母亲直到孩子结婚成家了还认为自己和孩子是一体的,过度关注过度照顾过度干涉,总觉得孩子离不开自己,其实是自己离不开孩子。因为付出过多,活得没了自己,所以输不起。建议家长多给孩子一些信任。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株牵牛花被连根拔起扔在一边,叶子已经蔫蔫的了,可是顶端的花骨朵还是开出了淡紫色的小花。尽管没有之前的饱满有光泽,可是却那么惊艳,令人感动,那是每一个生命都有的向上的本能。家长要相信每一个孩子也有这样的本能和愿望,他们探索的过程可能会走一些弯路,吃一些亏,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羽翼丰满翱翔世界的力量。活在你的羽翼下,充其量长成你的样子,大多数时候是不如你,永远无法超越你而活得更精彩。适时适度放手,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业上,自己的事业发展好了自己有底气也不会对孩子要求太高。 不用惩罚,少用表扬,善用鼓励和逻辑后果 从牵着孩子的手到被孩子牵手之间,是适时适度放手。适时适度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孩子还是需要养育者的管教,这个管教是正面管教。管教孩子之前考虑一下四个问题:第一,是否尊重孩子鼓励孩子?第二,是否有利于在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第三,是否长期有益于孩子?第四,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是否有利于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的良好品格? 首先是尽量避免惩罚。 弄脏桌子为例,孩子做错事后惩罚,只会让孩子吃苦头停止不良行为,却会令孩子愤恨、报复、反叛、退缩(偷偷摸摸或者自卑)。 建议使用逻辑后果(逻辑后果相对于自然后果――下雨天让带伞不带就会挨浇、不想吃早饭就会饿到中午),停止不良行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用逻辑后果的四个方面: 课堂上在课桌上凃写弄脏桌子为例 相关(清理桌子)尊重(无责难、羞辱和痛苦)合理(不借题发挥在孩子和大人看来都合理――只清理这个课桌)预先告知(有心理准备)。 惩罚只在短期内有用,逻辑后果有利于孩子长期发展。 表扬不好吗?表扬只能用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并且是以高高在上的他人的角度来说的,鼓励适用任何情形。 举例:例一,孩子考了一百分。表扬:你真厉害。鼓励: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你一定感到很高兴,这是你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积极思考的结果,妈妈相信你以后能一直做得很好。 孩子考了59 分。表扬:没办法表扬。鼓励:这样的分数你心里一定很难过,妈妈相信你已经在考虑如何改变这样的情况。 表扬会让孩子依赖别人的评价,别人说我好我就好,别人说我不好我就不好,发展外在认可。鼓励是关注事件过程,关注孩子情绪,发展内在认可。我做了某事,我就是什么样的。别人赞美或者批评与否都不影响我对自己的评价,这样的孩子有主见。 孩子你慢慢来 包括我在内的家长绝大多数忍受不了自己的孩子“不聪明”“不如别人家孩子”“考试比别人少两分”。 他的智商没问题,但是每一个孩子的节奏是不同的,面对孩子的不如意,我们要做的不是暴跳如雷,不是威逼利诱,不是讽刺挖苦,不是轻言放弃,而是坚信是花总会开的。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有力的拥抱,是告诉他孩子你慢慢来。我们还能做的是了解孩子的智力结构,通俗点说就是了解孩子擅长什么。语言表达能力强就帮助他成为婚礼主持人,成为辩论手;对数字敏感就让他做会计;对小动物感兴趣就让他做宠物美容师或者兽医;细致耐心就让他学医做外科医生;喜欢小孩就让他做儿科医生;爱运动就让他做一位体育老师或者健身教练。最明智的做法是让苹果树结出苹果让梨树结出梨。了解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观察,也需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尊重孩子的想法。报孩子喜欢的兴趣班,不报将来能挣钱的兴趣班。 什么是爱?爱是无条件接纳。不管他高矮胖瘦成绩好坏性格内向外向待人热情或者冷漠美不美帅不帅你都一样爱他。 什么是爱他?爱他就试试紧紧的抱抱他,然后告诉他:无论你是什么样子的妈妈都爱你,成绩不好妈妈知道你心里已经很难过了,摔碎了碗也没关系,妈妈更关心你有没有伤到。你是一朵花一棵树,慢慢来总会开花总会长大的。 4、和善而坚定 和善是尊重孩子,坚定是尊重自己。举例:操纵型娇惯型正面管教型三种教育模式。体会什么是和善而坚定。 5、破译错误行为密码 获得过度关注、报复、权力之争、自暴自弃 家长的感受:烦恼恼怒内疚着急 受到威胁挑战被激怒被击败 被伤害失败憎恨难以置信失望 无能为力绝望无望无助 家长制止后孩子的行为:听一会儿后继续 继续或顶撞或消极抵抗 破坏或伤害性语言 消极希望你放弃离开 家长应对策略:大前提是尊重信任和鼓励,分别为我相信你…… 跟孩子一起制定计划 某事让你感到受伤害了,对不起,你能原谅我吗?我的做法不对,但你要知道我是真的爱你 学习上以小目标鼓励,日常生活中多尊重信任鼓励 几种不良行为的对策 孩子厌学:我们从反面来看看一个孩子是怎么“厌玩”的。(关键词,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迷恋网络:网络满足孩子情感的空缺,平时多一些高质量的陪伴,在心理上跟孩子亲近,自己控制玩手机时间给孩子做榜样 拖拉、磨蹭:与其说你快点不如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指导和训练比催促管用 撒谎:给孩子话语权,客观了解情况,用给孩子改错的机会代替严厉的责备,让孩子有安全感——我说实话不会挨骂 胆小:需要从小多鼓励少惩罚 做事讲条件:自己也少跟孩子讲条件,与孩子相处和善与坚定并存,按时吃法,不吃也不骂但是一定要等到中午再吃;没按时完成作业不骂不帮助,让他到学校承担一两次自然后果;考试成绩好坏都没有奖励和惩罚,需要的东西无条件提供...... 不懂珍惜:体会来之不易,不是不差钱想要就给,不是一哭就给。看中的玩具,你自己攒钱,你攒多少块钱我给你配上同样的钱。(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才珍惜) 没有感恩之心:体会家长的辛苦,从小开始做家务。从扫地开始,他扫一遍没干净你可以再偷偷来一遍,洗碗不干净你再偷偷洗一遍,别怕打碎玩,别怕麻烦。孩子完成以后家长要诚挚的说:谢谢你把碗洗干净了,你为家里做了贡献。以后他也学着感谢你。慢慢的孩子既有感恩之心又有责任感。 没有责任感:让孩子感觉到被需要,教孩子为家庭为集体和别人做事。 校园欺凌:相信家长大多数已经提前告知孩子让一次让两次,第三次就打回去教训教训打人的孩子。但是有些孩子没有胆量打回去,他们需要家长的帮助又因为被威胁不敢说。这就要求家长善于观察孩子的反常行为,耐心询问。最好在从小到大的生活中跟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孩子知道“我是站在你一边”的,有什么话都能及时跟家长说。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