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他人的认可
2018-08-28 09:24:37
松果小编
最近脑海里突然想到一个方法,既可以教育孩子,也适用于希望更多成长的人,就是告别需要他人认可的想法。
我们从小被教育着要如何听话做事,这样才能讨长辈欢喜;要如何努力学习,这样就能有好成绩,讨老师家长喜欢;如何努力工作,这样才能讨老板喜欢前途无量;女人要如何贤惠,才能得到婆家认可;男人要如何努力挣钱,才能在家里占有更高的地位等等。我们大多数人被传统教育的随波逐流,这样只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他是个好孩子,一个优秀的学生,一个好员工,好媳妇或者称职的老公等等。孩子抱怨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生抱怨压力太大了,第一永远只有一个名额,员工抱怨工作太辛苦,自己像个机器一样没有生活,女人抱怨家里琐事太多,都要自己来做;男人抱怨压力太大,工资除了房贷车贷,还要养家养孩子。
现在的房地产变得很聪明,分明有很多的房子空着没人住,就是圈着不卖,这样来抬高房价,甚至租房子的中介也用这招来抬高市价。原本我们若出生在哪,就在哪工作,成家,住房问题到不算大,像老一辈一样可以同父母一起生活。但是现在我们为了别人口中的有出息,大多背井离乡,为了让别人看的起,贷款买车买房。于是社会越有钱的人变得越有钱,越穷的人也变得越来越穷。人们越穷,越向往好生活,越在意别人的认可,越努力,但是却总是感觉不管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这也是大多数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他们舍得花很高的利息购买一栋房子要那种保障的感觉,希望别人说他们有正事,却在内心困苦时候选择隐忍,不舍得为自己的心灵花上一分钱。这种穷并不一定是经济上的穷困,而是心灵的穷困。他们有可能会挣得很多,月薪过万,别人会称赞他们有好工作,有车有房有好生活。他们在人前光鲜亮丽,但孤独时自己更是茫然,不知努力是为何。每天兢兢业业工作,拿了工资还了房贷车贷,所剩不多,若是自己一个人生活,在朋友家人面前还要大方,要不会被人说小气;若是成家有孩子,更是捉襟见肘,自己在外人看来很好家庭殷实,总不能让孩子寒酸了。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十年。同时再教育孩子努力学习与工作,才能过上别人眼中的好生活。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推文,前几年那个十三岁考上北大的神童,读博时候逼着父母北京买房,不买就不读,而他的家里只是普通家庭无法承受北京的房价。而他在读博期间没有论文,被老师说只会学习不懂思考;本可以早早工作的年龄,却不愿屈就于普通的工作,污了自己才华,看到甚是让人惋惜。家长的苦心教育,虽然成绩优异,但却没有教育如何正常生活。之前一直都是被夸奖,被众星捧月,却接受不了任何方面不如人。
其实我们被教育优秀努力,过上好生活,无非是别人眼中的好生活罢了。世上的确有有福之人,可以顺风顺水过一生,但是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喜忧掺半,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别人眼中的好生活有时候不一定适合自己,比如有的人做事追求完美,严于律己,在单位中有一定地位,十分享受早九晚五;有的人生活随性却精致,生活中可以过得很享受,喜欢自由,可以自己做些事情,小富即安,不愿听从他人指挥。可能这时候父母就会指责这样的孩子没有出息,不着调,但是倘若允许他做自己,可能自己做的事情越来越好,变成一个自由商人;也可能细腻的心思观察生活,写出绝世佳作。
孩子在心理没成型时候,与其教育孩子处处优秀,不如教孩子学会保留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秀的地方,本自优秀,何须他人认可,追求自己的热爱而非他人的认可,才能让孩子活着更独立精彩。
不需要他人认可同样适用于我们成年人,找不到方向,独处时迷茫,甚至忧郁焦虑的,其实不过是把我们家长的教育深入骨髓了,我们在自己热爱与他人认可的生活中无所适从,主要是不敢,因为害怕自己的改变被别人说三道四,同时又向往自己喜欢的生活,反而活成了拧巴的样子。本来成年人选择权在自己,只不过后来变成自己不允许自己去做喜欢的事,找了各种借口,让活在了纠结中。倘若我们可以停下来想一想,若不在意别人的认可,自己会怎样选择,自己的生活又会怎样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