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解读萧红,恋爱路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2018-08-20 19:30:03 松果小编

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与四个男人的爱情也屡屡提及,在她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的确,她的爱情之路比小说里描述的还要经典,每一次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她都会遇到一个男人,经历一段爱情,也无一例外每一次都遍体鳞伤,说不清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她爱的男人她才有勇气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者为了改变现在的生活她才选择了当下这个男人 一、家长在孩子情感交流中的缺失对孩子择偶观的影响 萧红,出生在一个小地主家,家境不错,9岁的时候母亲离世,父亲当年又娶了后妈,加上本来就重男轻女,萧红所能体会到的父爱一直是疏远而冷漠的。庆幸的是,她生命里还有祖父,祖父的爱让父爱缺失的萧红得到了心理上的补偿,从而减轻了自卑感、不安全感,重建了自己的自尊,父亲是冷漠的所以我不需要他,我有祖父,祖父很爱我这就很好!这种补偿性的防御机制长大后也不断的重复着。加上单家庭中的女孩子容易早熟,心理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如果你在家庭环境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关爱和资源),你就需要从其他地方获得,而往往这个其他地方就是恋爱 在后来的发展中,我们看到离家出走后的萧红几乎就是一部行走的恋爱史,她选择一个男人从不是深思熟虑的,也不是对方苦追而不得的,几乎都是在她需要的时候出现的,只要给她一点爱,她就会全心的投入到这场恋爱中,可世事无常,如果需求的东西变了她就会离开,当她决定跟端木蕻良走时对萧军说:“是我想离开你,只是离不开!”离不开是因为可以替代萧军爱自己的人没有出现,现在出现了也就可以离开了,她就像飞蛾一样飞到了下一团火焰寻求温暖。相比来说萧红还是幸运的,因为祖父的爱也赋予了她爱的能力,每次他都爱得轰轰烈烈。 二、隔代教育的影响 由于祖父的过度溺爱,祖父的爱让她在父母情感缺失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阳光笑容,给她足够的勇气去追求她想要的,但同时也使她习惯性的依赖他人,任性,父女之间的情绪对立和感情隔阂也越来越重,她从小在祖父的菜园里长大,和家人也不亲近,缺乏和祖父以外人的情感联结,给了她敏感、细腻的性格,同样也让她活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外界对她不过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 起初她和汪恩甲(未婚夫)的感情还是可以的,可当她想继续上学的愿望和结婚冲突的时候,她选择了继续读书。但父女二人的隔阂太重了,这个矛盾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反而越演越烈。表哥陆振舜去北平念书让她看到了光明,最终她选择了和这个表哥一起私奔,完全没有考虑对方家中已有妻子。离开时,她应该是开心的,她成为了一个勇敢反对封建婚姻的女斗士,勇敢的去追自已的读书梦,离开了那个给他束缚的家。她不会考虑自己私奔后整个家族被蒙羞,父亲的事业受阻,自己的弟弟被同学讥笑不得不换了两所学校,也或许考虑了也没那么在乎。 三、完全靠“啃老”的爱情能走多远 萧红家境还是是不错的,,在那个年代能读书的学生多数家庭条件是可以的,所以同学之间精神上的交流碰撞鲜少加上对柴米油盐的忧虑!她离开了家,父亲断了经济来源,不过也没那么可怕,还有表哥陆振舜可以依靠,当陆家也断了经济支持时,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两个人不得不面临现实中的问题,如何生存时,陆振舜背叛了所谓的山盟海誓,回归了自去己原有的家庭。人们总是在乎自己所缺失的,却鲜少考虑自己拥有的也会失去,没有金钱,他们的反抗、他们的逃离、他们所谓的同盟情义、他们的爱情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就像是小孩玩过家家一样。 没钱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她开始逐一体会,房租要到期了,靠温水充饥,学业也面临着中断,活得像个叫花子,为了追求自由、爱情、读书的权利选择了逃离家庭,为了不再挨饿,他选择了再次回到汪恩甲的身边。正如《萧红》这部电影中说的“我没得选择,我太冷、太饿、太孤独了”,“早知道如此下场,我何必抗争、何必出走!”一切回到原路也变得更糟了,况且还赔进了尊严,是的她屈服了,在残酷的生活面前屈服了,在金钱面前屈服了,经历了贫穷的萧红开始理解所谓尊严、自由、爱情在饥贫交困面前不值一提,她看的极重的学业也不重要了,可最终汪家断了经济支持时,和陆振舜一样这个男人也消失了,还留给了她一个待产的孩子、一笔巨额的债务、她也成为了人质被囚禁在小阁楼里。 这两段爱情中她所选择男人都是啃老族,而她自己也没有什么生存能力,三个人都出身在较富足的家庭,不曾经历过物质贫乏,朝不保夕的日子。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在金钱的陪称下爱情浪漫而美好,可是失去了金钱的光环,不过只是个连自已都养不活的普通人。因为和你在一起,所以才生活的不好,要想过得好,离开你就好了!所谓的情爱不过如此凉薄而简单 ,后来萧红送走了自己的孩子,大抵也是如此的。 四、能同苦不能同甘的魔咒 不得不说萧红是个神奇的人,他怀着汪恩甲的孩子,被人关在阁楼里,如此落魄,却还是让萧军爱上了她。萧军一腔狭骨义胆,总爱打抱不平,他像“英雄”一样出现在萧红的生命里,那段日子虽然清贫但却是最幸福的时光,萧军找到一个当家教的工作,日子好了些,也有时间去搞创作,但萧红的痛苦也开始了。正如萧红说的,萧军像把火,他喜欢女人,女人也喜欢他,他身边的女人不断,萧红的痛苦也就不断。萧军七个月时母亲由于不堪父亲毒打而自杀,知道母亲的死因后他总是说要为母亲报仇也因此没少被父亲打,家道中落又过了一段流浪的生活,也养成了他的粗犷、豪放、豁达、刚烈、仇恨暴虐者、愿管不平事的性格特质。他自己也说自己总会爱上苦难中的女人,或许在他的潜意识里他真正想要解救的是他的母亲。 日子好了,萧红在家料里家务也开始投稿有着自己的收入,在文坛上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地位,整个一个事业新女性,不得不说萧军是萧红在文学创作上的领路人,他发现了她的闪光点,也激发了她对创作的热情,让她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她不需要再在经济上依附于任何人了,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因为害怕饥饿而委身于汪恩甲的弱女子了,经济的独立让她开始对自己的命运有了更深的思考。所以萧军那颗需要“解救苦难女人”的心自然在她这里得不到满足,于是萧军总是由一个“苦难”女子奔向另一个“苦难”女子,就像萧红的诗里写的那样:“我就像他划过的一根火柴,转眼就成了灰烬,然后他当着我的面划另一根火柴”。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夫妻,没钱时相互扶持,苦尽甘来时却又有了小三,好像从民国到现在都没有变过戏码?很多时候我们归于金钱惹的祸,可钱是无辜的,只是物质满后我们才开始有精力有能力去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不是我们变了,只是在贫穷的日子里性情被苦难暂时压住了,在日子改善后你看到的才是生活本该有的面目。 五、一个问题的结束也是另一个问题的开始 端木蕻良虽然家境富足但同时也是东北作家群的主要成员和陆振舜和汪恩甲不一样,有着自己的事业。尽管萧红说以眼下的情况(怀孕)自已还要什么名份?可端木坚持给她一个体面的婚礼或许因为母亲是父亲抢进门的且一生为名份而苦,所以在一起就要娶她,这是爱的承诺。但他的爱仅限于和平年代!可偏逢乱世,没有了花前月下,有的只是在乱世中的挣扎、需要的是危难当头的不离不弃 ,可是端木这个懦弱的大男孩做不到,他从小被溺爱,娇生惯养、甚至有些自私,更像是一个不成熟的大男孩,性格内向,他希望比自己大的萧红能够照顾自己,这个男人终是不能和他共苦的。端木是萧红唯一合法的丈夫,但萧红作品的版权全都给了别人,《生死场》给了萧军,散文集《商市街》归了她弟弟,《呼兰河传》给了骆宾基。一个女人对自己的丈夫怎样的失望,才会弥留之际才会这么做? 萧红说我和萧军的分手是一个问题的结束,和端木又是另一问题的开始。可仔细看一下她整个恋爱史又何偿不是如此,她从一个男人走向另一个男人却未找到她想要的安全感,可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不应该来自于一个男人三言两语的情话和承诺,当问题出现的时候静下来好好想想,客观的分析一下,是自己的责任还是对方的责任,自己的责任如何处理和改进,对方的责任那不是你要承担的客体,看看你自己的内心真正需要什么,和自己合解,拥抱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那个在家庭关系中得不到温暖的自己,现在长大了,你可以保护自己,你值得被爱,你有能力让自己过得更好,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人,而不是迫不急待的去拥抱爱情,因为如果你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会化成另一个问题的样子再次出现在你的生命里,甚至越滚越大,这样的周而复始又怎么伤的不重。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