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封闭症案例分享
2018-08-02 11:08:44
松果小编
王教授是一个大学老师,收入稳定,学历高,受人尊敬。他在执教的十几年生涯中都是兢兢业业,及时了解与学习他所教授的专业知识;讲课的讲义也是一年一换,很是得到学生的认可。但是王教授在学校却没有几个要好的同事,即使家里面儿子结婚,也没有几个同事来参加婚礼。主要是因为王教授平时忙于工作,很少与同事沟通;新去学校的老师,他基本上都不认识,大家背地里都说他就是只适合做学问。另一方面原因,王教授觉得与人过多的接触会带来很多麻烦,流言蜚语往往是在人的交谈中产生的,所以他尽量避免与同事交流,尤其涉及工作上的事。
自我封闭是指个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自我封闭者都很孤独,没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动。自我封闭的心理现象在各个年龄层次都可能产生。儿童有电视幽闭症;青少年有因羞涩引起的恐人症、社交恐惧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厌倦心理;老年人有因“空巢”(指子女成成家)和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闭心态。同时,在不同的历史年代都可能存在这一现象。
有封闭心态的人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或讨厌与人交谈,前者属于被动型,后者属于主动型。他们只愿意与自己交谈,如写日记,撰文咏诗,以表志向。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有些人在生活、事业上遭到挫折与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变得不可接受,于是出现回避社交的行为。
自我封闭心理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个人在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常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挫折引起个人的焦虑。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较差,使得焦虑越积越多,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降低挫折感。
自我封闭心理与人格发展的某些偏差有因果关系。从儿童来讲,如果父母管教太严,儿童便不能建立自信心,宁愿在家看电视,也不愿外出活动。从青少年来讲,同一性危机是产生自我封闭心理的重要原因。该危机是青年企图重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产生的自我意识的混乱,即青年人向各种社会角色学习技能与为人处世策略。如果他没有掌握这些技能与策略,就意味着他没有获得生活自信心以进入某种社会角色,他不认识自己是谁,该做些什么,如何与他人相处。于是,他就没有发展出与别人共同劳动和与他人亲近的能力,而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不与别人有密切的往来,这样就出现了孤单与孤立。对中年人来讲,如果一个人不能关心和爱护下一代,不能为下一代提供物质与精神财富(还应包括整个家庭成员),那他就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这种人只关心自己,不与他人来往,或者自我评价低而懒于与人交往。对老年人来讲,丧偶丧子的打击,很易使人心灰意懒,精神恍惚,对生活失去信心,不能容纳自己,常常表现为十分恋家。
自闭的人往往有些孤独。生活中犯过一些“小错误”,由于道德观念太强烈,导致自责自贬,自己做错了事,就看不起自己,贬低自己,甚至辱骂、讨厌、摒弃自己,总觉得别人在责怪自己,于是深居简出,与世隔绝。有些人十分注重个人形象的好坏,总是觉得自己长得丑。这种自我暗示,使得他们非常注意别人的评价,甚至别人的目光,最后干脆拒绝与人来往。有些人由于幼年时期受到过多的保护或管制,他们内心比较脆弱,自信心也很低,只要有人说点什么,就乱对号入座,心理紧张起来。他们最怕到公开场合去,在生人面前常显得束手无策,于是干脆躲在家中不出来。也有些人宁愿独身也不愿成家,大男不成家,大多是不愿意承担起建立家庭,养育子女的责任;大女不出嫁,是在期待出现理想中的“白马王子”。他们或者回避现实,或者期望过高,而将自己封闭起来。
你了解了这个症状呢?有疑问可以私聊我哦!我是悠悠,希望能够帮助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