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伤人事件

2018-07-04 15:52:51 松果小编
  J是我带过的一个孩子,我是他的心理老师。但凡能被送到学校来的孩子,都有些独特的个性。来了以后呢,都要做一些“抗争”。这些‘抗争’的事迹,要么成为当事人日后炫耀的资本,要么成为他人的谈资。而J是自愿来学校的,为此,一开始来的时候,他还颇受了一些嘲弄。   但是,没过多久,一次打架的事件,使得J在一堆刁蛮的孩子当中,树立了‘威信’。   当J坐在我的咨询室里的时候,他的面孔沉静似水,眼神又伶俐如同是一头小鹿。 我看着这个白白净净,个头不高的孩子,不由得心生怜惜。我看到的他的样子,似乎是容易成为校园霸凌欺凌的对象的类型。 谁知他竟是欺凌他人的一方。   J一开口,讲的是他在之前的学校被退学的缘由,J说他和他的同学A一起去打乒乓球,球案不够,就跟其他班级的同学B,在一个球案上打球。 一开始,A和B先打,J在一旁帮他们捡球,也许是B打球的风格,偏爱炫技,时时将球抽出好远,又爱发表一些言论,试图从气势和心理上压倒对手。所以,J还在捡球的时候,就对B已经颇有些不耐烦了,到终于换J上场的时候,J就也抽了几个球,自然就有没有抽到案子上的时候,B就逮住机会,向J嚷嚷:“你会不会打球啊!”。他话音刚落,J已经手持球拍向B挥来,B万万没料到,这个之前默默捡球的温柔的少年J,会忽然向自己发难,他躲闪不及,头部被重重击中,立时鲜血如注。在这个事件中,J简直就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其速度之快,令人猝不及防;力量之大,更是奔着一击必中而去的。就仿佛对面的人不是他的玩伴,而是他的仇敌。   而本次打架事件,虽然情节略有不同,但在本质上,则惊人的重复了上次打架的过程。任课老师带着J和Q他们两个孩子打乒乓球,当J在和老师对打的时候,Q就在一旁絮絮叨叨,吸引注意力,由于Q是属于焦虑水平比较高的一个孩子,也不能完全对他不理不睬,任课老师就一边陪着J打球,同时又陪着Q聊天。 在这个过程中,J也会插几句话,结果跟Q话不投机,Q就悻悻然的说:“你还能打我怎地!”他正说着,J已经撇了球拍,抡起胳膊朝他扇了过去,连抽两个耳光。还要继续时,任课老师已经冲到两人之间,把两人分开了,连推带抱,用尽全力,才把J弄出了球室。 同时也有其他的老师进去陪伴哭得歇斯底里的Q。至此,这两个前世的冤家对头,J和Q进行了第一次的交锋。之所以说他们有‘前世’的缘分,是因为这两个孩子在遇见之前,都分别转过多个学校,J每次都是因为把人打伤,而Q每次都是因为被人打伤。   关于Q的问题,我会在下一篇文章里分析,这里我们着重探讨J。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见到了J的妈妈,一个50多岁的中年女性。她身材匀称,衣着得体,干净利很有气质,头发是烫过的,微卷蓬松,用一枚雅致的发卡夹在脑后。 能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也是位知性美女,是岁月的磨砺摧残了她的容颜。她把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确实是非常值得同情。 J的父母生下J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对J是爱如珍宝,可惜在几年前,J的爸爸得了癌症,病榻三年、受尽痛苦、花干积蓄,撒手人寰。 期间J的妈妈既要照顾J的爸爸,又要养家糊口,对J可能就有一些忽略了,此后更是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悲恸,即便是想关注J多一些,也是有心无力了。J的妈妈平静的讲述着这一切,似乎讲的是别人家的事情,虽然听起来很令人动容,但是感觉不到她的情绪和情感,可能是她把情绪情感控制得很好,也可能是她情感隔离得很严重。   对于J和J的妈妈来说,他们两个,一个是经历了少年丧父,另一个经历了中年丧偶,都是人生最痛苦悲伤的事情。 J的妈妈对自己的丧失的悲恸还没有处理完,也根本没有能力去支持和帮助J处理丧父的悲伤,生活的压力已经足以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了。 所以,13岁的J,只有靠自己,挣扎着往前走。 就哀悼和悲恸的五个阶段而言,J应该还处在第二个阶段:愤怒的阶段。这种愤怒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怨恨逝者对自己的抛弃,另一方面是恐惧自己从此失去了保护。就是这第二个原因,使得J在感受到一点点挑衅的时候,每次都会暴怒,并对自己过度保护。   体会到J和J的妈妈的各自不容易之后,我并没有要求J去体会自己妈妈的不容易,因为那是J的爸爸要做的事情,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是出于对逝者的尊重,J不应该去取代他的位置和责任。同样的对于J而言,如果他尊重了父亲的位置,将从这个悲伤的事件中获得成长。   我对J说,当他不开心时,可以哭,父亲在天上静静的温柔的看着他。而当他感受到愤怒时,可以想象父亲站在他的身后,这样他就会得到一些父亲的力量,他就不会太害怕,不害怕就不会有过激的行为。当我告诉J这些话的时候,我的态度温柔而坚定,J相信了我的话,经常做这样的练习。 之后跟同学虽然有一些小的摩擦,但都没有到伤人的地步。不再暴怒的J,非常的可爱,他进步很快。一年以后,J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基本上已经能够完全掌控。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