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我们是应该呆在舒适区,还是离开舒适区?

2018-06-11 16:14:03 松果小编

  朋友和她老公都是国防科大毕业的博士,大学同学,40岁出头。他老公现在在做公务员,具体哪个部门不说了,主要工作是写写材料,组织入党之类的。很安逸,一家人平时的生活氛围很有点岁月静好的意思。


  国防科大可不是一般的阿猫阿狗的学校,素来有军校里的“清华”之称,国防科大的博士那也是真材实料,绝不是水过来的。所以有人说,你说两口子都是国防科大的博士,做这点偏行政和文案的工作,有啥意思?


  但是,朋友的老公就是喜欢做“文案类和重复类的工作”(当事人原话),很适合自己,所以工作的很开心。因为适合,对工作环境、领导同事、工作内容都很适应,工作满意度非常高。从来不会有特别drama的工作桥段和内心冲突戏上演。就是,他也不会天天抱怨,所以看起来特别舒适。


  无疑,他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


  看到他俩生活一副完全和谐的感觉——那种和谐是自己跟自己的和谐,不跟自己较劲,所以也不跟其他人较劲——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应该待在舒适区呢,还是应该远离舒适区?我们平时更多看到的关于职场和自我成长的一些文章倡导的都是:远离舒适区,几乎是一边倒的。


  待在舒适区明明挺好的,自己也舒服,别人也舒服,为什么要远离呢?



  为什么要远离舒适区?


  一般看起来,远离舒适区的背后,倡导的是自我超越和自我成长。


  像我,一个80后,从小受到的教育几乎也是这个方向。也许和我们生活的年代有关:小时候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还不是很富足,万元户就是有钱人;也许和我们父辈那一代人的价值观有关:他们认为奋斗和努力才是根本;反正,主流的价值观让我们远离舒适区,不会怎么,总觉得这背后透露着一股自己跟自己较劲的感觉。



 待在舒适区就一定不好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模型和适合的方向。从职业上来说,你一定是适合某一领域的某些职位。比如,你可能适合做行政,他可能适合做业务。如果适合做行政的人觉得只有做业务才是最优秀的职业发展,首先公司不会让你做业务,其次,哪怕你做了业务,也做不好。


  再比如,不是每个人的职位都能一直往上升。这是社会教育的缺失。刚毕业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天大地大,只要给我舞台,我还你一个世界。觉得所谓职业生涯就是一直往上升:三年做呢主管,五年做经理,八年做总监,十年做副总……《杜拉拉升职记》里曾经有这么一段:拉拉在选拔大区经理的时候,就觉得有些人明明做一名销售人员挺好的,并不适合做管理,却偏偏要竞聘做管理。


  适合走专业序列而不适合走管理序列的人,走专业序列明明可以发挥他最大的优势,他自己工作的也会很舒服,对自己,对家人都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走了管理序列,看起来是超越自己了,上手之后,你会发现,队伍也带不好,业务也做不好,光剩下自己跟自己拧巴了,自己情绪不好,势必也影响家庭。


  所以,到底是远离舒适区还是待在舒适区,不妨先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我们需要先鉴别一下,什么是舒适区?


  舒适区指的是我们最适合的领域。最适合的领域意味着:最适合我们的能力模型,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我们的优势,并且我们待着很舒服。(现在太多人工作上总是上演drama桥段,每天上班都是一出冲突激烈的内心戏) 特别要说明的是,舒适区要区别一些看起来很相似的误解。


  比如说:看起来很安逸的工作、社会主流比较认可的工作或者家里希望你去的工作。就是那些“应该”去选择的工作,并不代表适合你,所以也不一定是你的舒适区。换言之,不是那些看起来很安逸或者很优秀的工作就是你的舒适区。


  比如我的一位同学从公务员辞职,当初去做公务员的时候是父母觉得这个工作很安逸,铁饭碗,但是她自己不喜欢,最后选择了自己创业。所以,公务员也许是社会上或者家里认为你“应该”去的地方,或者是他们认为的“舒适区”,但是却不是你的。


  再比如说,舒适区还要区别于偷懒。这是特别容易出现的混淆。不是你找个工作,每天混着,这就叫舒适区。其实很多文章说的“远离舒适区”,指的就是这类的所谓“舒适区”。 而我们这里说的舒适区,是适合你的,你做起来得心应手并且有自我成就感,能创造价值的。不是混日子。


  第二,找到你的舒适区。


  其实,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舒适区在哪里。


  就好像我们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适合什么一样。我们习惯于按照家里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去选择一些“应该”去做的选择或者决定。


  想要找到你的舒适区,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了解你自己。找到自己的能力模型:包括你的性格、能力、特长、爱好、愿景等等,看看自己到底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到底适合什么职位。


  这里,我们还要做一点区别的强调:如果你把以上两个方面都考虑好了。你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舒适区”之后,你看到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可以成长的,而通过这个成长,你能在某些方面有新的突破,那么这个就是我们所倡导的了。


  比如如果突破了知识的积累,你的业务就能更上一层楼;比如你知道你的管理缺陷在太情绪化上,你有意识地开始管理自己的情绪,你的管理就能更有成效;比如你的工作瓶颈是不会与人沟通,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就能弥补你这一点,你就能有成长。


  就是使对了劲。


  最后,我还是想说:适合专业路径的就不要去做管理,适合做部门经理的就不要去一心奔着总经理,有的事情不是你熬年头就能熬的。看清自己的能力模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是对你所在的组织负责,是对家庭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不要每天总是瞎想着什么要远离舒适区。自己跟自己较那些无谓的劲。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