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可以被预防么?
2018-06-11 11:16:36
松果小编
现在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在入学时签订不自杀的切结书,即保证书。很多老师反应说,这种方式收效甚微,因为学生签了保证书,仍然有可能选择自杀,对心灰意冷的人来说,这种承诺是没有约束力的。
前不久,就发生这样一幕悲剧,。一位初中二年级女生离家出走,无处可去,就到朋友家留宿,没想到被朋友强暴,最后因为羞愤而选择自杀。她的老师说,之前有注意到这个孩子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但是没有想到是家庭出了问题,才选择离家出走。所以这位老师来咨询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其实现在有很多科学的办法可以帮助预测防范自杀。有自杀倾向的人,往往嘴上不会愿意表达,求助,但是大脑不会隐瞒和说谎。通过核磁共振扫描受检者的大脑,让他们做词组自由联想,如果他们大脑里对于自杀这个词的反应比较快,往往说明,受检之后的六个月内,会选择自杀的几率就会升高三倍。
判断一个人自杀的几率,还有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以往病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的计算。计算机会扫描这些以往病历与自杀几率之间有没有一些内隐的关联,从而做出高准确率的判断。
当医生掌握了病人的准确信息,就可以更有效的引导和治疗病人往积极健康的心态转变。美国的国家卫生研究院,也提出要以数据为基础,帮助预防自杀行为。
那我们遇到有自杀倾向的人,该如何去帮助他们呢?现代医学告诉我们,自杀倾向往往跟心里创伤有一定关系,比如说退伍军人,因为在战场上的残酷经历,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这些痛苦记忆,常常会影响他们的睡眠。医生发现有些降血压的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这些创伤,对于睡眠的影响。合理的运动会让身体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帮助他们早点走出内心的阴霾。
所以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亲人朋友,发现有精神恍惚,萎靡不振的情况,一定要多去关心,了解背后的原因,情况严重的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