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成功—害怕失败:焦虑的根源

2018-05-31 14:33:34 松果小编
随着考试时间的接近,焦虑的氛围也愈加浓厚,你的焦虑程度愈来愈重。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与学习效率并不是线性关系。以学习效率为纵坐标,焦虑水平为横坐标时,两者之间的关系成倒U型。也就是说过高或过低的焦虑水平都不利于学习的进行。然而在“大考”的前提下,多数人处于一种高焦虑的水平状态。 对于即将进行考试的学生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超常”发挥,其次是正常发挥,最接受不了的当然是失常发挥了。因每个人的成就动机不同、所处环境以及自身目标等各种因素导致了每个人的焦虑水平不同。高焦虑状态的学生越接近考试焦虑感越强,甚至出现失眠的现象。有的学生在模拟考试中,遇见不会的题,看见别人在飞速的答题更加重了自己紧张的心理,继而发挥失常。 焦虑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几点: 第一:实际知识掌握的程度跟自己预期有差距。临近考试,剩余的时间有限,而实际掌握知识的程度与自己的预期掌握程度差距过大,没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身体不够努力,但是心却足够努力了),产生一种无望感。 第二:过于关注他人。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人总是在默默的相互比较(这也算是产生学习动力的一种)。健康的超越他人是借鉴、向其学习。而有的同学看见别人那么轻松的解题,而自己怎么做题的时候磕磕绊绊的。羡慕别人在努力向前进,自己站在原地幻想着跟别人一样程度的进步。 第三:绝对化。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预想以后考试成绩也不会好。成绩一不稳定就觉得自己快完了。进而心情消沉几天,学习效率下降。其实每次模拟的成绩都是为最后的一次考试做准备的,在模拟考试发现的问题总比在最后的考试中发现所付出的成本要小的多。而大部分人会因一次成绩失利,预测自己最终的结果。 第四:过于渴望成功。希望考个好成绩这是正常的心理,但高焦虑群体中的个体,对成功极度苛求,也就致使了极度的害怕失败(有些人是接受不了失败的结果,因此极度避免失败的可能,变得对有关成绩的一切事物都比较敏感,一点点挫折都会引起强烈的心理波动)。因此你是有多么希望成功,相应的你就有多害怕失败。 长期焦虑会使人的神经处于紧绷状态而得不到放松。神经张弛有度,才会更加的灵活,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会放松是为了更好的紧张备考: 第一:呼吸放松法。生理的和心理相互关联,心理的紧张会引起肌肉的紧张,尤其是长期的焦虑状态让整个人的身心都放松不下来,尤其失眠会造成精神状态萎靡。同样地生理上的放松也会对心理的放松产生影响。最简单的就是腹式呼吸法:取仰卧或舒适的冥想坐姿,放松全身。观察自然呼吸一段时间。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左手放在胸部。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全程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当意识游离时,慢慢重新回到注意上来。腹式呼吸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放松法,可在考试前紧张时,利用几分钟时间来调整自己紧张的心情。 第二:想象放松。当大考临近时,或许睡眠质量并不是那么好,想睡又睡不着,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睡前适当地进行想象放松有助于第二天有一个好的状态。其一,瑜伽中的休息术不乏是个放松训练的好方法。可在采取平躺的姿势,跟着指导语进入放松状态(全程注意呼吸节奏深沉而缓慢)。其二,模拟真实的考试情境有助于缓解考试焦虑。人总是对未知、不可控的事情感到焦虑。或许考试前期的一个小失误、考场上一道题不会都会导致高水平的焦虑。因此在考试前期可以在想象中进行几次“模拟大考”,从开始进考场、接受监考老师的检查、填写答题卡、答题、答题过程出现不会的题的心理状态、临近下考答题的状态等,想象的越具体越好,体会“考试中”的各种心理状态,以及自己如何采取何种解决方案。进行过几次这样的想象训练从而对即将面临的考试有种掌控感,焦虑感也会随之而降低。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