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刻薄的人可能是怎么了?
2018-05-31 12:55:16
松果小编
琳琳最近认识了一个新同事让她不胜其扰,每每跟对方说话都不得不憋着一口气,忍了又忍。
新同事样貌清秀,身材纤弱,但杀伤力巨大。无论什么事情从她嘴里说出来都像带着刺儿一样,扎得人难受,有时甚至有种被别人扒开的感觉。
琳琳做为一名心理爱好者,虽能理解她的尖刻,也能从另一面看到对方身上这个特质带来的益处(一起研究探讨问题时非常给力,相对深刻),但仍从心底里感觉到与她在一起的不舒服,下意识的想要与她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被扎到。
因为每次被扎到都需要她调动自己的心理能量来平复心情减少对自己的伤害,难免会为此耗神耗力。
其实,谁不是在世俗的泥潭里扑腾着。有的人天生是来爱你的,有的人注定要来给你上课的。我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绝大多数人,都只不过是浮光掠影的人生过客。毕竟擦肩而过的人,带来的情绪波动关系不到自己的人生大局,无须去找这样的不自在。刻薄的人就像浑身长满刺儿的刺猬一样见谁扎谁,谁碰谁难受。相信不光是琳琳,即便是我们遇到也会想办法敬而远之,毕竟没有人愿意找上去受虐。
试着回想一下,我们每个人在经历说话尖刻的人和听到一些刺耳难听的话后多多少少都会留下一些伤痕,随着时光的流逝,虽然具体的话语可能记不清了,但始终忘不掉的是当时对方轻蔑刻薄的语调,每每想起来都会让人非常难受。
任凭心再宽的人,如果平日里被他人恶语相向,心里都会不好受。就算是再乐观,再不拘小节的人,被触碰到了软肋,还是会觉得失落。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心理学调查:平均每20个人就有1个人遭受过语言暴力,每50个人中就有1个人因语言暴力导致心理疾病,轻者患有社交障碍,重者有杀人和自杀行为。
说话刻薄不仅仅只是影响个人的人际关系,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有道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老天何曾饶过谁。
有利益冲突的人偶尔对人刻薄尚能理解,对所有人都刻薄的人到底是怎么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刻薄的人一定是受过伤害,自己无法用语言来告诉别人她的不舒服,只能够通过把他人整的跟自己一样不舒服这种方式来告诉别人她正在感受到的不舒服或者她曾经怎样的不舒服过。
琳琳的新同事就是通过用语言虐待他人来与人保持连接的,她渴望周围人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更希望大家看到自身的价值。之所以不断的用语言攻击琳琳,是被琳琳身上那种潇洒、随意、温和刺激到了,这在她来说是心之所向,但又是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她潜意识里的不允许就转换成各种尖刻的语言来伤害琳琳,通过不断给琳琳添堵,不让她过得那么舒服。
这是表达内心感受三个层次中最低级的一种方式,并且也是最无效的方式,通过把别人整难受让他人来感受到自己的不舒服。稍微好一些的方式是通过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别人理解,当然人格发展的最高境界是用语言对内心的感受做充分的表达,让他人理解自己,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方向。
苦难留下的伤痛,虽然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愈合,但是被提及、触碰时,还是会让人想起不愿记起的过往。时间能抚平伤痛,但时间走过的一点一滴,也是疼痛存在的一分一秒,再坚强的心灵也受不了反复的撕扯。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软肋和伤痛前行的,有些是我们小心呵护的隐私,有些则是暴露在外的伤疤,虽然人人都会看到,但揭开了,还是会疼。
我们可以不完美,可以没有很多人喜欢,但至少不要让人退避三舍,当然,最好的状态是能让人与自己在一起时呆得舒服。暂时做不到的话,至少可以做到不去伤害刺痛他人,能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知道别人的痛,懂得不去揭人伤疤,这也是每个人都该有最基本的善良。
如果你想要生活好好的,幸福更多一点,那么,就得善待每一份热情,不讨好每一份冷漠。
生活中我们只需要做到: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不讨好任何的冷漠,总之岁月漫长,值得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