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息法 我们的先贤指出,当情绪(烦恼)产生的时候,就只是接受它,而不对它起反应。“接受”这个词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相当不容易。对于许多人来说,接受情绪,不就是让自己忍受痛苦吗?不,我无法接受。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对抗它,控制它,打压它,可结果呢?我们不断地被拖进情绪的漩涡中,受其摆布,造成内心不断地积压,一生都在被情绪所左右。 圣人们不仅告诉我们怎么做,更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当情绪产生时,我们极不放纵它,也不压抑它,而是取中道,观察它。如实观察意味着对情绪“无增,也无减”,只是让一切情绪自然地流动,我们没有没有陷入其中,而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如实地观察我们的情绪,便是真正的接受。 当我们如实地观察情绪时,情绪就会渐渐失去力量,进而消失;无论它有多么猛烈,它终将在持续观察之下消失。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科学而且神奇的方法。 然而,我们如何做到如实观察呢?情绪、感受是一种无形无相、非常抽象的东西,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人教过我们,这让我们如何去观察呢? 觉悟者探究到一个很巧妙的间接方法,这就是借助呼吸。我们都有过这种体会,当心中生起烦恼或不愉快的感受时,我们会发现呼吸会失去它正常的节奏,变得粗重、急促,而当内心平静时,呼吸就会变得轻柔、平缓。 这种身心现象就像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心中生起的思想及情绪,另一面则是身体上的呼吸和感受。任何一种思想或情绪,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不管程度大小,都会立即显现在呼吸上。因此,借由观察呼吸,便是在间接观察我们的思想及情绪,便是在观照我们的心。这是如其本然地面对和接受,但不是回避,更不是逆来顺受。观察的目的,是要让我们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让我们的那颗烦乱的心安定下来,拥有内在的平静和自在。 二、观息法的要点 1」注意力的焦点专注在呼吸的进出上,持续地专注当下的呼吸,对于除了呼吸之外其他能引起你注意的现象,只是保持觉知。不要试图控制或是消除在这期间出现的任何想法及情绪,不去抗拒它们,也不去纠缠它们。不管任何一种好的、坏的想法或者情绪出现,你所做的就只是允许它们,接受它们,让一切自由来去,而你只是对此保持觉知。 2」也许一开始你会发现注意力总是跑来跑去,头脑总是会胡思乱想,但没有关系,这就是我们头脑的模式,不要抗拒。一旦发现自己陷入某个想法或者感受时,你要做的,就是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也许注意力没过一会儿又跑掉了,没关系,那就继续拉回到呼吸上,如此反复。 3」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没有任何目的心,不为达到什么。不只在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练习,无论心情好坏,都可以随时练习。 三、观息法对于睡眠的益处 观息法练习是静心养神、修身养性的过程,它可以使我们的身心获得充分的放松和休息。真正的瑜伽行者或是在家修行的居士,他们每天的睡眠时间都是很少的,但他们却仍然精神饱满。之所以如此,主要的原因离不开它们每天的静坐。可以说,静坐不仅是他们修行的不二法门,更是他们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而观息法和静坐,虽然在练习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却异曲同工。所以,如果睡不着觉,就试试做观息法练习吧。 很多失眠的人会有这种体会,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但自己还是没有睡着,想到第二天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内心就不由变得焦虑起来。所以,一旦我们把睡眠的好坏与身心的健康和工作联系在一起时,我们将无法避免对睡眠的关注和担忧,而这只会让失眠变得越发严重。所以,对于这种情况下的失眠,睡眠本身不是问题,而是“睡不好觉”让我们预想到第二天可能会出现的糟糕情况,才是我们失眠的主要原因。当我们放下对睡眠的焦虑时,又怎会睡不着呢? 睡眠是我们自然的一种本能,当身体需要睡眠的时候,自然就会睡着。当你采用观息法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没有任何目的心,放下对睡眠的期待,不去刻意追求睡眠,你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睡着。 从睡眠的质量来说,时间长短不是衡量的标准,我们自身也有所体会。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睡眠过多反而让我们感到昏沉和疲惫。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能充分进入深睡眠状态,哪怕他的睡眠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也可以满足生理所需。所以,就睡眠质量而言,时间长短只是相对因素,重要的是睡眠的质量。只要驱除了身体的疲劳感,获得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就已经达到了休息的目的。所以,经由练习观息法,不论你是否进入睡眠,你的身心都将获得足够的休息。
战胜抑郁和焦虑情绪的自我疗愈方法之一——观息法
2018-04-25 17:03:30
松果小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