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大,建立孩子核心人格的契机

2018-04-03 13:45:16 松果小编
       我发现: 3岁看大,3岁是孩子很重要的分水岭的一年,原因有这些: 1. 3岁孩子,要和妈妈心理分离,分床的独立意识最好时机; 2. 要和爸爸连接,建立规则,获得力量,是内化文明和修为的最好时机; 3. 从母子二元控制关系,走向父母子三元关系,走向平等竞争意识的时机。 4. 孩子平等自主的意识出现,是孩子走向自主意识的时机。 5. 孩子会说句子,用语言来表达爱恨情仇,形成包容接纳意识的好时机。 6. 挑战父母,赢了父母而获得战胜感,但又担心赢了父母后会遭到父母生气等惩罚。若父母不会惩罚,孩子会获得可以成功的意识。        当这些意识在三岁时确定下来,建立了孩子核心的健康人格,就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若三岁这个时机,没有建立这些意识,而很多控制意识没有看到,就会变成潜意识,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修复纠正了,也可能一生会无意识地处在控制关系里。         一,和妈妈心理分离,分床        2017年7月,娃三岁一个月,经常去买东西,我开始给了他零花钱。       第一天, 娃去商店买东西的时间,选择了东西,问我:可以买吗? 我告诉他:可以用他的零花钱。       第二天,钰指着一瓶矿泉水问我“可以买这个吗”,我说:可以的,你可以用你的零花钱买的。然后钰选择了一瓶矿泉水,用零花钱买了,高兴地走出店里。直到回到家里,钰都没有找开那瓶水,那水放在家里很多天。        第三天,钰指着“益力多”问可以买吗? 我回答说:家里有益力多。钰继续问:可以买吗? 我说:可以的,你可以用你的零花钱买的。钰就买了一排益力多。          回到家里,在看儿童世界百科全书里,钰指着滑翔飞机问:我可以买这个吗? 我说:可以的,你可以用你的零花钱买的。钰又指着另一个喷气式飞机,问“我可以买吗”,我说:可以的,你可以用你的零花钱买的。 看电视的时候,钰指着电视里的东西问“我可以买吗”,我说:可以的,你可以用你的零花钱买的。 (有关零花钱,可看你的孩子有零花钱吗?)        我尊重孩子,给孩子支配自己东西的权力和自由选择意识。后来,钰不再问“我可以买这个吗”,而是这样说"这个我可买的",或者直接去买他想要的东西。 他真的在内心里确定:我可以自己做决定,不需要经过妈妈的同意。        在这个过程中,娃可以拿零花钱去买零食和玩具,从而获得下面的权利意识: 1.探索零食和玩具而需要占有意识 3. 拥有零食和玩具而选择意识 4. 使用零花钱的支配意识 5. 体验花钱的权利意识        2017年11月11日,娃说要去坐高铁。我说:走吧,我们去做高铁吧。于是和娃一起出发了。        当我们坐高铁到站下车后,我买的返程票,还有一个多小时才开,我们就出了高铁站,在广场上玩。离开车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我说:我们去做高铁吧! 娃很着急地说:不去。把三轮车掉头,往反相向走。我很纳闷,怎么娃不愿意去做高铁了。         娃想去玩其他的? 顺着娃的意,一直走,走到前面没路了,娃还要往前走,我只好爬上很高的台阶,我感觉娃也没有要玩的,那是想去坐高铁的,是不是我说话有问题?         我尝试着问:我买了高铁票,要去坐高铁了,你愿意陪我一起去吗? 娃就同意了。         这两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去坐高铁吧”,意味着我和孩子是一个整体的,不分你我的,我就代表了孩子,孩子没有了自己。 当我说“我要去坐高铁,你要一起去吗?”,这里就有我,有你,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心理上,分开为你和我了。         于是,我和娃商量说:你已经长大了,可以有一个自己的房间。娃很期待很开心分房,这样,顺利地分床分房间,娃拥有了一个属于他的房间他有了房间界限的意识,有了独立的意识。(分床的具体过程,请看你与孩子分床睡了吗?) 二,和爸爸连接,建立规则,        1月6日,晚饭开饭了,娃躺在地板上,把茶几推到沙发边上,他爸就命令他归位,他躺着没动没说话,他爸就用脚轻轻地踢他的脚,踢了三下,他没动静,我就把他抱起来了,        我生气地说:“你跟爸爸说,你不可以踢我,请你向我道歉。”他没有说话。        我说:“你有些难过,是吗?”    他点头,        我说:“你感觉不被尊重了,是吗?”     他点头。        我说:“你很愤怒?”       他点头,        我说,“那你告诉爸爸,你没有权力踢我,请你向我道歉。” 他没说话。        我说:“不敢说,是吗?”  他点头。        我说:“你感觉爸爸很烦躁,你怕他发脾气,是吗?”  他点头。        我说:“你难过可以哭出来的,你和你的难过呆一会儿,妈咪陪着你。”        我抱着他过了一会儿,感觉他情绪好点。        他爸问:我想和我解决问题吗?       他就点头同意了。        他爸说:“我提醒你归位,你不归位,我就轻轻地踢你了。”        他爸看了我们一眼,停了一下,接着说:“我用命令的口气提醒你,我踢了你,是我不对,我向你道歉。对不起。” (规则意识,责任意识)         娃弱弱地说:“没关系。”         后来,我跟娃说:“即使没有归位,爸爸也不可以踢人。”         孩子和爸爸的连接方式,就是在不断的冲突中,不断地碰撞,在解决冲突的过程,清晰双方的界限,父子关系会更好。         妈妈支持孩子,给孩子建立明确的权利意识, 会使孩子明确、有力、有责任和道德感(人身安全权)               3月10日,他爸加班很晚没回,娃想爸爸难过地哭了。可以看出,娃和爸爸的感情很深了。(具体过程,请看儿子想爸爸,难过地哭了)        温尼物特说: 如果孩子的父亲在童年依然守候在孩子身旁,被孩子理想化过,被孩子看到过缺点,被孩子真实地恨过,让孩子失望过但却没有因为孩子的恨和失望而被打垮,依然守候着孩子,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拥有一个这样真实的父亲,孩子该要幸福多少。 三,三元的平等合作关系       1月12  我陪娃开过托马斯后,我把托马斯停在轨道上。       娃说:你的托马斯没有开好。       我说:我已经开好了。       他说:你的托马斯没有开好。       我说:这是你的看法,我认为开好了。       他说:你的托马斯没有开好。       我说:这是你的看法,这对你很重要。       他说:你的托马斯没有开好。       我说:我认为我开好了,这是我的看法,请你尊重我!       他轻声说:对不起!       我没有听清楚,抬头看着他,他没有听到我回应,也抬头看着我,说:对不起!       我说:没关系。       从二元对立的争执控制关系里,上升到三元平等的关系里。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并且尊重对方的想法(尊重意识,三元意识,发言权)。 (有关“二元关系,三元关系”,请看0-6岁,在关系中,建构完整的自我)         有次陪娃尿尿之后,我也要尿尿,娃问:“你是怎么尿尿。”         我说:“我蹲着尿尿的。”         后来,我告诉娃说:我洗澡尿尿的时候,不可以打扰。         也告诉娃说:你的身体隐私部位,没有你的允许,爸爸妈妈也是不可以碰的。如果有人碰到你的,你可以大声说:我不同意。               但是,每天晚上我洗澡时,娃会在门外转一会儿,跑来敲一次门,有时说要尿尿了,有时问些问题,有时说几句话。         我才意识到,娃对男女性别有意识了,想了解女人的身体与男人有什么不同,想知道女的是怎么尿尿的了。于是我和孩子一起聊男女的区别,和他一起洗澡,并且再次把保护隐私的意识给到孩子。(有关性别意识,具体过程,请看3岁儿子问妈妈:你是怎么尿尿的?)         那以后我洗澡的时候,娃就不来打扰了。(界限意识,隐私权) 四,平等自主意识         2月21 我们从娃奶奶家坐车回来。         娃的姑姑要搭一段路,打开我这边车门,看到我在,就转到娃那边打开车门要坐,娃哭着抗议,对娃劝说无效,只好让他姑姑坐前面。姑姑在前面回头说:你那么小坐得了那么宽位置?        我帮娃说:这是我先选择的,你想坐,需要先经过我允许。        我对娃说:是吗?        娃说:嗯。        过一会儿,老公接了顺风车的人,她要坐后座,娃也不同意。老公跟娃说也不行,只好让她坐前面。        这时我才明白,问题在哪里,老公在决定接顺风车时,就需要跟娃说一下了。我对老公说:你跟他说一下,你接了几个顺风车。        老公跟娃说了,娃才同意了和我坐一个位置。娃在争取他的知情权,我们需要在生活里,给到孩子知情权,他就可以形成有知情权的意识。(平等意识,妥协意识)         3月5,半夜娃吐了很多次。早上娃醒来,我不知道娃的身体状态怎么样,所以把上幼儿园的权利还给娃(娃自此开始体验上幼儿园的权利,经历大概半个多月),我问:你今天想去幼儿园吗?        娃说:不想去。(在家休息的健康权,后来拉了三四次肚子)        我说:好吧。我一会儿要去买菜,你是在家里,还是和我一起去买菜?        娃说:和你一起买菜。       买菜回来的路上,我提在菜走在路上,他骑三轮车,要我推他,我就提着菜很重,不想推他。        他就停着不走,非要我拉不可,甚至还往后蹬,我就往前走。他看到我往前走了,就哭了。我停四五米远,回头看着他。他见我坚定地态度,就自己蹬了。         上台阶的时候,他假装上不去,要我帮,我不愿意,有点不太耐烦说:我在树荫底下等你。他哭了一会儿,知道我不会帮他了,他就自己想办法把车弄上台阶了。         有时,拒绝孩子的要求(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他就是会用哭来让我内疚,达到控制我的目的。但是我坚持了,他哭一会儿,就明白:妈妈的界限就在这里。这样,给孩子机会去发展他的能力,他也更加独立了。(独立意识,评估意识)        3月8号,最近坐公交车,娃要坐一个位置,有一个售票员就不让他坐一个位置,要我抱着他,但娃不愿意。        我说:你想像妈妈一样坐一个位。可是妈妈只买了一张票…现在人很多,我们把座让给其他有需要的人坐。        娃就同意了。娃在争取平等权。(平等意识)        3月9号,我在房间听到他爸在客厅说:“你的头发好长了,好难看。”还说了两遍,想要娃剪头发。         我就出去了,看到娃正在摸他的头发,他看到我就走过来了,我说:“我觉得你的头发很好。”         我摸着他的头发说:爸爸评价你了,你告诉他,你评价我了,我不同意。        他爸看到我出来,就去厨房了,娃走在前面,我跟着娃去厨房,娃说:你评价我了,我不同意,请你向我道歉!        他爸说:对不起!        我想起一句话,就跟娃说:你的头发你作主,你告诉爸爸吧。        娃又走到厨房,我跟着娃,娃回头问我:怎么说?        我说:我的头发,我作主,请你尊重我!        娃就跟着学讲了两遍。        他爸说:好吧!        3月12日,  娃刷牙的时候,会刷出泡泡,我说:你刷牙有好多泡泡,像爸爸一样了。娃就很开心,他现在想像爸爸一样刷牙。        他会提醒我,洗澡后,要学习一会儿,再睡觉,说话也像爸爸一样。        3月17, 娃要我帮他拼托马斯轨道,我拿出手机图片,陪娃照着图片拼,中间有点挫折,我提示了,娃要用自己的方法,我就没有再多说,他拼不好时,有些焦虑,我提醒他看图片。最后他自己拼好了,很有成就感。(自主权)        下午娃要去做高铁,出门前,我提醒娃要带玩具吗?他没有带。坐返程高铁时,等待的过程,娃问我带东西了吗? 我说没有带。娃就没有再问,然后自找乐子。从这后,出门提醒娃带自己需要的东西。(自主权)              3月20,我从幼儿园接娃回到家门口,我就把钥匙给娃,娃就拿钥匙开门,钥匙没有插进锁孔里,他着急地说:打不开,妈妈来。         我说:你再试试。         娃又试了一下,钥匙插进锁孔了,先往右反锁打不开,再往左转直到打开门。我会觉察自己的焦虑,不去提醒他或否定他,给娃时间和空间去熟悉开门。         从这以后,娃都能自己打开门了(参与权)。                3月28,带娃去幼儿园,       走到幼儿园门口,娃说:妈妈你没有拿书包。        我说:你没有拿书包。        娃说:你没有拿书包。        我问:书包是谁的。        娃说:我的。        我问:谁要为书包负责        娃说:你。        我说:书包的主人要为书包负责。        帮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任。(责任意识)        3月31,星期天,         娃说:去华侨城。         我说:好吧,那你换衣服吧。         娃说:妈妈给我换。         我说:你可以自己脱衣服,自己穿衣服的。         帮我拿了要换的衣服,然后就忙自己的去了。         然后听到娃在哭说:我不会穿。          我头也没回说:你会穿的。         过了一段时间,再去看娃,已经穿好裤子,衣服套进去,穿进一只胳膊了。 五, 用语言表达爱恨情仇         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能够用语言充分的表达,充分的呈现内心的风景或者爱恨情仇。         3月22,他爸要洗澡了,娃想要他爸陪,他爸不耐烦,娃就哭了,        他爸就说: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        我说:你有权力哭的,你不同意他这么说你。        娃还在哭,我就走去房间了,娃就过来说“你还没有说我”,        我问:要怎么说?        他拉着我去找他爸,我明白他要我帮他说,我说:我有权力哭的,我不同意你说我,请你向我道歉。( 允许孩子情绪自然的显露)         娃边哭边说,他爸道歉了。(名誉权)        3月24,前一天晚上,他爸陪娃洗澡时很不耐烦。        我问娃:爸爸不耐烦地对你,你需要和爸爸说吗?        他说:需要。        然后去客厅找他爸,他爸问:你有问题要和我解决吗?        我说:昨天晚上…        娃摇头说:前天晚上,        我说:前天晚上洗澡的时候,你对我不耐烦了,我不舒服,请你向我道歉。        娃就跟着说了。他爸道歉了。        我说:请管理好你的情绪。        娃也跟着说了。        他爸说:那你不要用哭来强迫我。        娃就不愿意面对了,当时我没有听出来有指责的意思。娃调整了一会儿,就向他爸道歉了。(平等权)       我问:你玩color游戏时,爸爸没经过你同意,拍视频,需要爸爸道歉吗。       他说:需要。       然后跟他爸说了,他爸道歉了。       我说:你想拍我的视频,需要经过我的同意。(肖像权)        在生活中,别人让你不舒服的时候,你不采取打击报复让别人更加不舒服的方式,而是采取理解他人的方式,就处在一个跟别人不太纠缠的状态,这表示你有足够的人格独立。        3月29  我突然明白,我为什么会被娃控制了,因为我想做一个好妈妈,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我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我认为自己不是好妈妈,会内疚而妥协,他就可以控制我。         唐纳德·温尼科特的‘足够好的妈妈’,具体含义是妈妈做到60分,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把剩下40分的爱以‘特别狠心’的方式隐藏起来,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自己努力学习成长。         所以,我告诉自己,只做60分的妈妈,另外40分,拒绝做好妈妈,不内疚不愧疚。         今天他让我撕开糖的包装纸,我就拒绝了他,说:你可以打开的,你有能力打开的。他还焦虑地说“我不会,妈妈帮我打开”。         然后,我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说:你可以的,我相信能行的。         他有点别扭地说:我不会。         当我再次这样说的时候,他没有说不会了。然后,他就自己想办法,用剪刀剪开了,然后拿到厨房给我看:打开了。         我说:你打开了,很有成就感,很开心。 六, 挑战父母,赢了父母而获得战胜感         3-6岁的孩子,会挑战父母,想要赢了父母,获得战胜感。父母需要允许孩子赢,并且承认孩子赢了,还不惩罚孩子或过度依赖孩子,孩子就会体验到战胜感。 如果这个需求没有被满足,长大了,会一生去找一个权威人物去挑战。         有关挑战的例子,请看下面的文章:          孩子对父母说:我是第一名!          我赢了妈妈,我激怒了妈妈!                  3岁后的男孩子,他们已经有了很多的意识,要独立,要平等,要自主权了,特别需要尊重,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当孩子从父母的手里争取到权利,又担心父母会生气而惩罚他,如果父母能主动放权,或者在孩子争取到权利时,能允许孩子独立,那孩子开始获得一个体验,就是我可以争取属于我的权利的。        孩子意识到的权力有: 自主权(自己的事,自己作主), 平等权(被尊重), 知情权(家庭大事情,有知情的权力), 发言权(表达自己想法和需求的权利), 参与权(家庭的事情,孩子有参与权), 肖像权(没允许不可拍照拍视频), 名誉权(不可嘲笑贬低孩子), 隐私权(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 健康权(父母保护的孩子健康,孩子生病有权利去看医生), 人身安全权(不可以打孩子,不可以伤害身体)。              我发现: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给予自由平等的环境,孩子拥有并使用这些权利,使孩子体验到这些意识,在他的意识形态中就建立:自主意识;责任意识;秩序意识;独立意识;评估意识;契约意识;选择意识;接纳意识;平等意识;尊重意识;合作意识;界限意识;聆听意识;包容意识;多元意识;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妥协意识。        建立这些意识,奠定孩子核心的独立自主的人格。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