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有没有你
2018-04-03 13:30:00
松果小编
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是讨好者人格?
来访者39岁,一边在因为年纪越来越大感到担忧,即将步入四十不惑的年纪,对一个未婚的女人来说,心情本身比较复杂。同时,她又在为自己无法建立长久的恋爱关系感到困惑。
“我在恋爱中总是付出太多的那一个”
“我总是担心对方和我在一起不开心”
“我在单位很受欢迎,因为我肯吃亏,我希望人人都喜欢我”
“我很难拒绝别人”
听起来这位来访者陷入了一个“讨好别人”成为习惯而无法自拔的境地,其实很多名人,比如蒋方舟,都在电视节目里分享过自己“讨好者人格”的感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会去这样评价自己,因为这个名词听起来似乎有“低贱”的嫌疑,但是我们的为题而无法成长
如何断定自己有些讨好者的影子?
心理专家坦言说:讨好者生活的本质,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常常忽略自己的需要,像一个影子,说别人想听的话,做别人期望自己做的事。有一次我问一个妈妈:“有一个公园特别有意思,你很久没出去走走了,我推荐你去****公园逛逛。”这个妈妈第一反应就回答说:“怕是不适合小娃娃去,而且我老公不爱去这种形式的地方玩。”我愣了三秒钟,说:“我是推荐你去,不是推荐别人去,你自己觉得喜欢还是不喜欢呢?”她一下愣住了,呆了老半天,说:“我??我无所谓嘛,主要还是要看他们喜不喜欢。”
讨好者通常会有以下特点
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
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很多时候自己已经非常累了,还要坚持工作或者做家务,而不求人帮忙 总是别给比人添麻烦 对别人看待自己的态度非常敏感 很难开口说难听的话,怕得罪人。
那么问题又来了
问题一、你期望别人喜欢自己,算不算讨好?
我的回答是: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但是如果你连自己不喜欢的人,都希望他喜欢你,那么你一定是个讨好者!
问题二、我对别人这么好,从来不求回报,为什么他们还是不珍惜我,还离我越来越远?
我回答是:每个讨好者都误以为自己是大公无私的,其实讨好者比一般人更看重“回报”这件事,讨好者因为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才通过“付出的行为”给对方暗示,希望对方也能同样对待自己,你自己好好想想是不是这样?
为什么我会变成一个讨好者?
原因有很多,但是总体上是两个:
一、自我认同度低,内心觉得自己并不好,需要通过不断讨好和付出,得到别人的认同。
通常这样的情况来源于0岁-12岁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老师等权威性人物足够的认可和肯定。
说到这里,我想提醒一下正在为人父母的你们:
你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你是否在培养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二、成长过程没有感受过充足的无条件的爱,所以内心不认为自己值得被爱。
这样的状况同样来源于原生家庭,父母忙于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没有让孩子感受到充足无条件的爱,孩子终身处于一个“缺爱”的状态。
也许这个方法的确是有用的,但对于大众来说还是过于浪漫了。对普通人来讲,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自己改变讨好人格?
我明白我的问题了,我可不可以不再讨好呢?
当然可以
当然不容易做到
但是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做你自己本来的样子
从今天起,学着关注自己的需要,并且把自己的需要表达出来
你可以不说难听的话,但是你可以说:你这样做,我感觉有些难过。
慢慢来,毕竟做别人眼中的你,不如做“真实的自己”,我们都有值得别人欣赏的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