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婆媳矛盾的特点
2018-03-03 18:32:57
松果小编
婆媳关系在家庭人际关系中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同于夫妻间的婚姻关系,也不同于亲子之间的血缘联系。因此,缺少亲子关 系所具有的稳定性,以及婚姻关系所具有的密切性。
1.婆媳矛盾的普遍性
1)存在范围的普遍性
范围的普遍性体现在有婆媳就会有矛盾。所不同的只是矛盾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已。现实中的婆媳关系和谐,是付出努力的结果。
2)矛盾内容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体现在涉及生活中的各种琐事。由经济支配权、家庭事务的承担与分配、孙子(女)的抚养和教育、老人的赡养、消费观差异、兴趣爱好差异而引起的婆媳纠纷在主干家庭中尤其高发。
2.婆媳矛盾的持久性
中国传统家庭中,“父子关系”、“婆媳关系”是主轴,夫妻关系是副轴,这就导致了在婆媳关系中,婆婆拥有相当的主导地位。婆婆对儿媳训导,对家庭事务拥有绝对的支配权,是常态。儿媳常常是敢怒而不敢言。
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独生子女一代开始走进婚姻,婆媳关系的模式发生了许多改变,儿媳在经济上趋于独立,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地融入社会工作中,核心家庭日增,婆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数量锐减,但婆媳矛盾却始终没有消弭,最终导致婆媳关系恶化,甚至家庭解体的案例仍屡见不鲜。
3.婆媳矛盾的难调和性
婆媳关系中掺杂着爱情、亲情、伦理道德等诸多因素,加之女性的敏感天性,儿媳客观上对婆婆的“情感剥夺”,决定了婆媳关系的复杂性,调和婆媳关系也便成了“永恒的难题”。
日本著名律师丹山雅在他所著的《婆婆对付儿媳77计》中写到:“如果谁能想出一个绝妙的解决(婆媳矛盾的)办法,应该授予他诺贝尔奖金!”
由此可见,调和婆媳矛盾有多么难!它不仅是中国家庭中面临的难题,同样也是许多国家家庭中面临的难题。所以,大可不必因为生活中婆媳不睦,就忧心忡忡,哀叹苍天不公,怨怼丈夫不争。
尽管存在普遍性、持久性和难调和性,但是只要了解其起因,婆媳矛盾并非没有缓解,乃至解决的途径。
敬请关注下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