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关系②:7类使女儿痛苦的母亲
2018-02-23 07:32:21
松果小编
上一期,简单的描述了一下母女关系会出现的问题。这一期,来给母女关系做个分类。这里只列举了7种相对典型的类别。细分起来其实会有很多的亚形态,但终究万变不离其宗。
1.长不大的母亲
特征:向女儿撒娇/为人处事完全不像个大人/几乎依赖于女儿生活
长不大的母亲,细分下来有很多种形态。完全不操心家务的,有事儿没事儿硬拉着女儿与自己玩乐的,言行举止都如同孩子一般的,等等。这一系列的行为之下,发生的是母女之间的角色颠倒。 当然,我们需要排出那些因为特殊原因(比如,重病),导致的家庭关系的变化的个案。
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身为女儿的一方,不得不在家中扮演母亲的角色,甚至有时候需要去照顾其他兄弟姐妹,或是以一个妻子的身份去照顾父亲。
不仅如此,在这样一段关系之中,女儿与母亲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界限感,会随着母亲对女儿的依赖,逐渐消失。没有界限感的母女关系会使得女儿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对于自身的认同感逐渐模糊,反复困扰于我究竟是谁的问题之中。母亲与自己相互融合,感受到的是对于“母亲”这一概念的沉重与密不透风的压迫感。
2. 过多干涉的母亲
特征:只要是为了女儿,让她做什么都可以。母女关系好的时候,彼此像是连体婴;关系破裂时,母亲会想尽办法控制女儿的一切
无微不至的关怀女儿的母亲,能够将女儿的自立之路堵的严严实实。如果女儿并不反感这样的关照,欣然接受,那么,当事人不但生活轻松自在,在外人看来也是一副和谐美好的母女相,说不准他人还会心生羡慕,连声称道。
可是,人一生的发展道路上,独立于父母,获得可以控制的自我感,是不可回避的人生课题。而过多干涉的母亲的做法则很大程度上令成长中的女儿停滞不前。女儿即便是生活的如鱼得水,但却虚有皮囊。心中空荡荡,对于自己的不自信,不愿仰仗他人却不得不依靠他人之力的无谓挣扎,是这种母女关系之中令身为女儿的女性最为痛苦的地方。
3. 完全不关心女儿的母亲
特征:为人母却没有母爱
不关心自己女儿的母亲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忙于事业,忙着应付婚姻关系中的琐碎,忙着自我实现。亦或者受虐于病魔,力不从心。甚至存在一种没有情绪表现,一切以合理的高效率行动为人生信条的母亲。
抛开身为人母必定深爱自己孩子的母性神话说。这样的母亲,在一定程度上是拒绝给予孩子情绪的支援。渴望被母亲爱怜的女儿,在这样的期待之中渐渐的空虚,寂寞,感受到受伤。
心理学中,不仅将父母对孩子生理物质上的放任不管,忽视(neglect)称之为虐待,精神上的,情绪上的忽视同样也称之为一种虐待。那么,受到这样对待的女儿会下意识的去寻求他法来补偿这不被满足的需求。但是无论用什么方式去填补被爱的需要,母亲所占据的空间,始终是空空荡荡的。
4. 要求事事完美的母亲
特征:母亲自身能干,什么都难不倒她
全能母亲给予女儿的关心,大都是令人沉重的。甚至全能的母亲本身就是令人沉重的存在。
小的时候,我们都会经历“遇到困难找妈妈”的时期。在幼小的孩子看来,妈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遇到了麻烦,她总是能够解决。即便是令人烦心的事情,母亲的一个拥抱,也能令我们安心。
也正是因为母亲的无所不能,其另一面是令我们害怕的。母亲的怒目令人恐惧,生起气来更是令人心惊肉跳。母亲手里握着孩子生杀予夺的大权。越是完美的母亲,孩子越是惧怕那种被照看的感觉。而恐惧的增加会令厌恶感也弥漫于心。
咨询中常见到,由于无法拒绝母亲关爱,女儿将内心的不满通过身体/行为表达出来“无论如何都吞咽不下母亲所做的食物”。
5. 令人心生怜悯的母亲
特征:没有自己的人生,被动的吞噬女儿的人生
这样的母亲是将自己置身于沼泽之中,不愿出来的人。拥有这样母亲的女儿,大多要为母亲的处境而操心,甚至需要牺牲自己的人生去拯救母亲。身为人子,希望母亲能够脱离苦海,拥有自己的人生,为自己而活,等等愿望都是人之常情。但是,这样将自己弃于泥潭之中,不愿改变,或者说是因为前路未知,内心不安恐惧,拒绝改变的母亲,会令女儿产生的是对母亲的愧疚感,甚至是令女儿感受到一切都是自身的责任。
为了拯救深陷沼泽之中的母亲,女儿站在淤泥之中努力的想要将母亲拽出。而放弃自身不愿上岸的母亲,不仅没有想要脱身,反而向着更深之处沉溺下去,顺势带着女儿一起向着泥潭深处下沉。
这是一个困局。因为越是想要救出母亲,女儿势必会在沼泽之中越陷越深,动弹不得,而这也是这种母女关系的困难之处。是拉着母亲的手,在沼泽之中耗力费时,最终力竭一同沉溺,还是选择松开母亲的手,转身离开泥潭之处,奔向自身的人生。无论选择哪一种,对于女儿而言都不是件轻松的事。
6. 残酷的母亲
特征:伤害女儿,不择手段
如果说母亲追求自身发展,对女儿不管不问是一种情感虐待。那么,出口伤人,在亲戚之间数落女儿的不是,在家中对女儿冷暴力,肆意的挥霍女儿的钱财,令女儿生不如死的母亲,不仅打破了母性神话,而且虐待了女儿的身心。与其相处的越久,女儿的自尊心越弱,对于一切事物的无力掌控感会吞噬自身。
什么样的女人会变成这样的母亲呢?较为常见的是婚姻不如愿而将积蓄的怨气发泄于他人身上的女人。这种转嫁责任的泄愤方式的背后,是其不愿承认的现实痛苦。将所有不幸的根源归咎于孩子,归咎于外界,这样能够消减对于自身的怨恨与懊悔。
这样的母亲令女儿痛苦的并不仅仅是被伤害,而是母亲心中的一个信念,“无论我怎么对待你,你都不能够离开我”。人终归是趋利避害,努力想要过的舒心。可是在这样的母亲身边,除非断绝关系,否则女儿无处可逃。因为只要女儿离开母亲的念头萌发,便会联合起亲朋好友对其道德绑架的也是这类的母亲。女儿希望得到亲人间理解,在生活圈子之内找寻安身之处,大多都以失败告终。若不能痛定思痛斩断恶循环的关系,伤害不会停止。
7. 话多且总是前后矛盾的母亲
特征:总是能够令女儿不知所措
父母说过的话存在矛盾的现象其实很常见。毕竟人本身就是矛盾的集合体。然而这一类母亲令女儿痛苦是永远将自己的矛盾言行束之高阁,唯独关注的是女儿的不足之处。
母女间发生对峙时,母亲一味地抓住女儿的错误,说出口的话语大多没有深思熟虑,吹毛求疵,只为能够证明自己言之有理,只为表明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而这样为了挑毛病而说出话语虽然不具有实际意义,但是大多消极否定。说者无意,却苦了听者。来咨询的许多女儿会有一种自我否定的内核信念,很大程度上是母亲根植于她们心中的。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母亲,想要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只有两个,“建立边界”以及“断念”。很多问题因为是亲人,或是因为是亲密关系,反而难以处理的原因在于亲人也好,亲密关系也罢,彼此间的界线容易模糊不清相互交织;以及人们容易将自身的希望投射于他人的身上,带着一种期待被理解,被接纳的状态。仔细想想,与亲人之间也不过是一种人际交往,只是大多数母亲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女儿建立起这样一种良性人际环境,在恶循环中彼此的关系越来越僵化。
下一期,试着分析一下母亲们令女儿痛苦的理由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