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的自我调整和疗愈 ----------------------------------------------------------------------- 各位朋友!你们好!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拖延症的自我调整和指导,也可以说是自我疗愈。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人们总是推迟自己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愚蠢行为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拖延习惯悔恨不已(内心独白):“我无法克制责备自己,一直忽视那些最终不得不做的事情,而每一刻的闲散都增加了我的痛苦。”
拖延是指本来可以马上去做去完成的事却没有及时去做,知道自己最终无法逃避的必须去面对的事情却选择在当下逃避。而要形成拖延症还需要加上一个结果,就是拖延对我们的学习、工作或生活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和伤害,而心里有持续的悔恨和自责的负性情绪,或者已经形成习惯性拖延泛化。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有很多朋友把迷茫,无聊,无所事事误认为是拖延症,这里只需要问他:你有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吗?你有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吗?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去区别拖延症和无聊、迷茫、无所事事区别开来。 拖延是人性的弱点,也有普遍性,但并非所有的拖延都会形成拖延症。
比如有的时候面临选择和决定的时候,拖延或许让我们有时间思考和分析,虽然结果一样但是可以让我们更加笃定和坚信; 比如我们在拖延后并没有造成什么伤害和不好的影响,反而有人帮我们收拾好; 比如有的人拖延后虽然有一些不利的结果,但是自己并没有持续的负面情绪,也没有形成习惯或者泛化。 单纯的做事拖拉只能定义为“拖延”,算是一种坏习惯, 所以我们要能够真正的区分普通意义上的拖延和拖延症的区别,既然是症状就一定是有结果,可以甄别和判断的。不要把所有的拖延都归结到拖延症上面。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情绪、不断的否定自我、贬低自我,并且伴随着抑郁、焦虑、紧张和强迫等负面情绪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拖延症。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拖延症形成的原因,知道原因我们才能进一步谈到自我调整和疗愈。 一般来说拖延症有以下几种原因形成:
第一点,人性中趋利避害,趋乐避苦过度解读。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有,我们在遇到危险或者对我们不利让我们难受的事情时,我们一般都会习惯性的选择避开,或者逃走;当我们遇到对我有利或者能让我们高兴快乐愉悦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趋之若鹜。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度解读后就变成只要让我们感觉难受(危险和不利都会引发难受)我们就避开,只要让我们觉得愉悦我们就无条件接受。试想一下:我们当下有能力完成但是需要付出努力和精力,那么需要付出精力和努力才能完成的事件和出去玩玩、清闲的呆着放松、或者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会选择什么,拖延症肯定就会选择出去玩玩、清闲的呆着放松、或者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满足自己当下的欲望,而不是通过努力争取去满足长期或者未来欲望。
贪一时之乐,为了芝麻丢了西瓜,是这种人的常态,贪图一时的快乐,没有长远的思考,即使有思考也只是随便想想,并没有详细的计划。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制定目标和计划,而且需要制定细微的计划,甚至到每一天,每个小时,每5-10分钟,同时要及时的给予奖赏机制,比如每个小的改变和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奖赏,慢慢的养成习惯。用小进步和小改变的奖赏机制来替代原来的拖延带来的快感。
心理学有一个原理“普雷马克原理”,就是在你做完一件你不喜欢的事过后紧接着去做一件你喜欢的事就可以消弱一些对前面事件的不喜欢。奖赏机制也就是这个原理。
比如我在整理这篇讲稿的时候其实也有拖延,本来计划两天完成,但是2天过去了才写一个提纲,前面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感觉很枯燥,那么我在第三天的时候自己感觉就非常不好,觉得我都这样,还有什么资格去分析分享拖延症,于是我用了我最爱吃的坚果放在电脑旁边,泡了一杯很香的咖啡,告诉自己,没写完就别想吃,也别想着喝,结果就这么简单,完成了。
第二点,性格特点原因。
因为害怕和恐惧,自卑和懦弱等性格特点而形成的拖延症。由于性格的原因,对于必须面对和肯定会到来的事情因为害怕、恐惧采取回避拖延,好像这样做可以延缓痛苦,或者有侥幸心理想避开困难和痛苦。但是事实上避无可避,逃无可逃,最终可能承受更大的困难和痛苦。
对于这种性格和心态形成的拖延症,可先从认知上去改变,从认知上接受现实,事件会因为自己看不见就真的不降临吗?不会的,掩耳盗铃并不能解决问题,在拖延中,我们所面对的事情、问题、麻烦不会减少、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多、更严重,越是拖延,内心越是紧张焦躁,越往后心理压力越大,到了不得不去处理事情、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中,思维和行为效率都极低,事情结果可能会很糟糕。拖延行为会使得我们浪费时间和精力,难以达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预期目的,遭受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损失。在拖延中焦虑,在焦虑中又拖延,如此的恶性循环,生活变得不顺利,工作降低效率,最终的结果就会一事无成。
在这里我们可以尝试用意象体验(先放松然后尽量真实的去想象和感觉体验)面对和接受,去感觉一定会到来的事件其实并非他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从而打消顾虑,鼓励自己当下去完成,再结合我们前面提到的奖赏机制效果就更好了,同时也要学会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避免以后再出现内似的拖延。当然建立安全感和自信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是三个月左右。这在我的“健心”相关文章里面有提到。
第三点,环境引发
身处比较宽松和懒散的环境,受影响被拖延症。比如在一些整天聊天不干正事的工作环境,周围一圈不思上进的朋友,你总会受到诱惑甚至强迫,好像你不一样就是异类;还有一种环境就是非常严肃压抑,让人产生厌倦和抗拒心理也容易应发拖延症,一种是迎合,一种是对抗。
对于这种原因引发的拖延症可以引导坚持自己的节奏,学会在插科打诨中把自己的事情完成,当然也可以选择更换环境(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并且要在这种环境中警惕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一旦触碰到就要立刻终止或者自己选择避开诱惑和抵抗,同时制定计划和阶段目标,注意劳逸结合。
第四点,懒惰引发
这是拖延症最常见的原因,也是最难自我调节和疗愈的。惰性是根源是好逸恶劳,好吃懒做,是比较顽固的一种不良习惯。懒惰的理由千奇百怪,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好像有自己的道理,但是不要被表面的理由所欺骗,其实都是在合理化自己的拖延症,背后的根源还是懒惰。这可能和以下相关: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习惯了衣来张手、饭来张口,没人照顾就呆着不动,等待着家人的照顾,有的也会通过无理取闹来达到目的,除非自己确实忍受不了才会自己动手。但是当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又会自己照顾自己。或者像小时候妈妈拿着鸡毛掸子在旁边站着,我们也能够完成作业是一样的。
对于这种原因引发的拖延症最好的办法就是切断依赖帮助的来源,适当的鼓励,但是绝不实际帮助,从而让其自我自理自立的能力慢慢建立起来。投身于陌生环境逼迫成长也是一种方法。同时结合具体可执行的计划加奖赏机制。
拖延症对恋爱婚姻的影响:
拖延症对于学习、工作、生活方面都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这里就不在过多的阐述。这里想强调一下拖延症对于婚恋情感关系的影响,比如性生活不和谐,碍于观念或者不好意思避而不谈,比如伴侣间的小矛盾、小误会因为面子或者输赢问题不去面对一味的拖延逃避,到后来面对的可能就是分手或者出轨、离婚甚至更严重的后果。而这些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当时我们就意识到这是我可以去做,我们终究要面对的问题的时候,也许就不会选择拖延和逃避了。(案例。。。)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拖延症的心理过程
第一种:前景不明确的事件拖延。(面对被拖延事件时,哎,做不做呢?做了也不一定就有好的结果,再想想,想想看,不如先玩一会吧,放松一下。。。)对于这种心理的拖延症,强调梦想和希望,并且每天去展望梦想和未来的希望,强化梦想和希望,这样会有助于我们客服困难,增加抗拖延和挫折的能力。
第二种:只喜欢目标和结果,不喜欢过程拖延。(面对被拖延事件,这样做好累,好烦,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才能达到我想要的结果呢?要是直接就可以拿到结果多好;要是有其他更轻松,更好更快的方式多好,再想想,或许有,好累啊,不想了,不如先玩一下下)。 对于这种心理的拖延症,我们要从认知上去调整,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也不可能完成目标,并且可以指定5-10分钟的小目标,结合奖赏机制,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坚持5分钟,其实很多时候当你开始了过后就基本上会忘记时间,坚持更长的时间。
第三种:侥幸心理的拖延。(面对被拖延事件,没事的,事件还长,到时候我赶一下就好;大家都这样了,我也拖,你们能拖为什么我不能;哎,压力好大,不想做了,等一下再做吧,反正领导也发现不了,先休息一下。) 针对侥幸心理的拖延症第一点是我们要在心里强调后果的严重性,增加心理压力。第二点是我们要正确的分析和认识自己的能力,避免自以为是,过分夸大和自信。这里要提到的是增加心理压力只适合侥幸心理的拖延症。
完结 以上 小编:罗天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