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为什么改变这么难?——做出改变很容易,坚持改变却很难

2017-11-12 14:55:17 松果小编

在这个鸡汤盛行的时代,我们身边总是充斥着许多的热血党,他们总高喊着人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去健身的跑步机上流两小时的汗,为大汗淋漓的自己自拍一张,发去朋友圈,在收获点赞的同时也自我感动一把。仿佛自己真的已经是一个运动健儿。然后新的一周到了,继续重复以前的生活模式。再次去健身房的事情被一拖再拖,直到被忙碌的工作或者学习节奏完全挤出了安排。几个月后自责的一拍脑袋叹一口气,哎,健身这件事儿还是没能坚持下去。


1.做出改变很容易,坚持改变却很难。


每一个我们当下所处的状态,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为什么我们会选择翘着腿躺在沙发上吃零食看电视而不是出门跑步呢?因为这个状态对我们来说是更舒服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个舒适区,这个舒适区会根据你的年龄,你的阅历去变动,但它是一定存在一个界限的。当我们想要做出改变,也就是说我们想要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那么这些新的东西,在刚刚开始尝试的时候,会让我们感到新奇与兴奋。因为这和我们已经每天重复的行为模式是不同的,是能够打破我们固有行为模式的一个新的刺激。但是,当我们要去坚持一个改变的时候,往往会很难。因为,新鲜感迟早会褪去。你会发现,不断地跨出你的舒适区,会让你的不适感慢慢累积,这种不适感有点尴尬,因为一方面目标在这个时候看不见摸不着,一方面这种坚持又持续带来不适感。我来举个自己的例子把。比如你要学会零基础在一个月以后去参加篮球赛,那么最开始你需要做的就是一定强度的体能训练和不断的重复运球和投篮这种基础的动作。开始的一俩天我们会感到新奇与兴奋。但是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感到很枯燥。因为我们追求篮球是为了乐趣,但是当最开始一俩天的新鲜感褪去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看不到篮球的乐趣在哪里,每天枯燥单调的训练,并不是我们期望中想要的掌声和自己在球场上的恣意,反而现实中我们往往姿态笨拙的蹦蹦跳跳。在这种枯燥的气氛中我们不禁怀疑,是否我们会走到期望的那一天呢?在热情与幻想中坚持很容易,而在枯燥与怀疑中坚持就会痛苦。往往为了防御这种痛苦,我们就停止了这种坚持,同时也就是放弃了改变。


2."你能行吗?"和"我能行吗?"


在朝向目标姿态笨拙的行走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他人的质疑,"你能行吗?",同时我们也会不时的拷问上上自己一句"我能行吗?"原来坚持本身并不是像自己原本设想的那样每天精神抖擞,踌躇满志。而是步履蹒跚,摇摇晃晃。


3.即使这样,你还不想放弃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理想化的自己,我心里就住着一个大圣。是我们小时候动画片里看到的上天遁地无所不能的大圣,也是戴荃的歌里唱到的"踏碎凌霄,放肆桀骜"的大圣。这个大圣鞭策着自己要变成很厉害的人。而当我偶尔去健身房跑步,偶尔去弹弹吉他,偶尔用功读上那么一天书。我就还在证明给自己看,虽然我还没有变成"大圣",但我还没有放弃这个可能性。既不能心安理得的颓废,又做不到全力以赴的去努力。从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自己这样的状态纠结着、焦虑着。但现在慢慢觉得,这样丝丝缕缕的坚持也总比放弃要好。因为只要坚持,就还有希望。只要有希望,好像自己还没有白白活着。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