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正常接纳,它就非正常爆发》

2017-11-09 08:40:25 松果小编

在本文开始,我先说一段自己的经历:


我从30岁开始就有写书的想法,但仅仅是想法而已,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划,关于写作题材、风格以及写作方向都没有具体的考虑,可以说,仅仅是“写书”这个想法本身比较强烈而已。在生活中,我一直断断续续地坚持写作七八年,文章题材各异,主题各异,没有统一的风格。直到35岁这一年,我终于决定把“写书”这个计划正式搬上工作日程。由于一直有写工作计划的习惯,所以,2015年,我把“计划出书”这件事写入了当年的工作计划,以便给自己一点压力,把事情贯彻到底。


但是,问题来了,2015年一整年,我几乎都是在焦虑中度过的,虽然我完成了工作计划中的大多数计划,但是"写书"这个计划一直都没有开展起来。于是,我反省自己,觉得自己执行力太差,自律性不够,有点贪玩,种种原因。反思之后,又把这个计划写入了2016年的工作计划中。可没想到,2016年的一整年,我不仅因为计划的再度拖延陷入焦虑,与此同时,有段时间还感到了莫名的恐惧,因为觉得自己的自律性差到不可收拾、简直无可救药,然后又陷入了与自己的对抗状态,强迫自己必须每天坚持写三千字,这样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在某天奔溃了。


事情的结局是:在2017年的工作计划中,我彻底取消了这个计划,就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


奇怪的是,取消计划后,那一年,我反而没有因此而感受到明显的不适。


我从这个经历中领悟了一个道理:当我认识到,凭借自身的能力没有办法实现它的时候,我干脆放弃了它,之后我反而感到轻松,我对自己说:“是的,就是这样,我无法完成这个计划。”然后,我在轻松和释然之中,更加现实地规划了下一年的工作计划。


心理学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论点:在潜意识层面中,人们总是莫名地害怕真相,总是逃避真相以及对真相的认识。在“写书”这个计划中,执行力不足、自律性不够根本都是借口,事情的真相是:“我根本没有能力去完成这个事!”这才是真相,才是导致连续两年都没有完成这项计划的真正原因。


所以,逃避,不仅帮助我们远离了真相,还帮助我们建立了内心的焦虑甚至恐惧。如果我们停下来,告诉自己:“是的,情况就是这样,我无法完成!”那么,恐惧感反而消失了。我变得可以接受这样的事实:虽然我的能力没办法让我完成一本书,却可以保证让我在写作这件事上得到快乐。我会明白,不管怎样,我都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自己能力上的不足,又或者,我可以通过现实的自我评价来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行动,让自己感到满意,而不是害怕自我认识,让自己迷失在错误的人生道路上。


那些我们不愿意承认的缺点,有时像一把尖锐的刀,刺痛我们的内心,没有人愿意去正面接受,总想逃避,也总想寻找一个可以接受的替代品。而事实上,只有老老实实地承认那些缺陷,我们才能获得进步,那些极力通过隐藏、忽视、逃避、挤压和扭曲等方式让自己不去感知的做法并不会让我们感到轻松。 -------胡岸青2017.09.09夜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