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心理边界,多少人边界不清?——明确自己的边界感

2017-11-07 16:39:08 松果小编

我有一些已婚女友,经常跟我发牢骚,谈论大家族内部的一些狗血问题,什么婆媳不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父母一碗水端不平等问题。举个最近的例子,有个女友,自身条件很优秀,丈夫对她也温柔,但她每天都在愤愤不平婆婆没有给她带小孩,以及她对父母多孝顺,每次过节都给父母送大礼,而父母却一幅生怕她过来分财产的模样,对她避之唯恐不及,令她极为齿寒。


在我看来,她就是自己想不开,过于喜欢跟别人搅和,没有边界意识。


今天我们来谈谈什么叫边界。边界,这个词最表面的含义是指事物之间的分界。在我的范围之内,是属于“我”的私人空间,是他人不可随意侵入的。比如身体,就是我们的一个最明显的边界的外在表现。你的身体,显然不是他人可随意侵犯的。同样,比如你的住所。这些外在的边界划分会相对比较明显,也容易让人接受。而心理层面也应当有一个边界。如果边界捍卫好了,那么生活中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我这位已婚女友,如果她有清晰的边界,那么就根本不会对婆婆给她带小孩耿耿于怀,带小孩是夫妻二人的事情,与婆婆无关。婆婆确实没有像传统习俗一样给她带小孩,但也没有与夫妻二人住在一起,没有掺合小家庭的私事。


再说这位女友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既然父母对她并不欢迎,她又为什么要强加自己的心愿于他人身上,自己给自己找没趣呢?


她本来可以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美好的生活上,自己收入不菲,夫妻恩爱,并不需要去关注不属于自己生活范围内的事情。但你如果点醒她,她会觉得你没有人情味,但在中国,“人情味”常常是一种你我不分的混沌状态,你可以随意涉入我的范围,我也可以把手伸进你家,似乎很亲密,但也带来了许多困扰。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女士,她在自己的家庭中是长姐,她在认识边界时非常痛苦,她觉得,如果她不再继续照管已经成年的兄弟姐妹,她就是“坏”的,而她的弟妹们就无法照料好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她继续这样将注意力过多放在弟弟妹妹们身上,面临的则是她自己小家的解体。这里,她从小受到的教育是作为长姐,自己要照顾弟妹,否则就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就是“不好”的。在她童年的时候,每当她试图为保有自己的领地而发声的时候,就会遭到父母严厉的指责,这“不是一个姐姐应有的样子”,并给这种行为扣上了一个“自私”的大帽子。从此以后,每当她试图确立自己的边界的时候,这些指责就会在脑中重播,一遍一遍,最终深植于潜意识之中,变成了一项自我的行为准则。


这个行为准则,带来的是什么呢?她对自己要求极高,压力重大,苦不堪言,而同时自己的家人则怨声载道——因为他把注意力总是投在别的地方,总觉得先照顾好娘家,才是“好”的。同时,这种行为,带给那些被照顾的别人的又是什么呢?是真正的“好”吗?却未必。弟妹们,凡事遇到困难就来找他,大家也都觉得这是理所应当,对他没有半分感激。事实上,也许这的确并没有什么值得去感谢的地方,因为他的过度承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剥夺了他人为自己负责的权力,也就失去了成长和成熟的机会。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要承担的东西,如果我们背负了别人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是在至别人的尊严于不顾。那么,这个表面的“好”,实际上,就很可能是一个“不好”。所以,不能明确边界的人,常常也是不懂得如何去看到并尊重他人的边界的,虽然这有时候并不容易意识到。所以,清晰和明确自己的边界,无论对我们自己还是他人,都是一件真正有益的事情。


然而,究竟落实到每个人,边界“应该”是怎样的,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每个人允许别人靠近自己的范围可能是不同的,而一个人边界的开放程度,对不同人可能也是有弹性的。所以,去看到自己的心理边界很重要,我们需要去感受自己和觉察自己,在哪些情况下,哪些行为会明显的触及到我们的内心的底线。我们就需要为自己明确出来。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