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爱
2017-10-09 20:58:57
松果小编
当我们小的时候,父母爱我们,关照我们,呵护我们,让我们带着爱意和技能,更好面对未知的世界。但是,有的孩子没有得到父母在情感上的关心照顾,心里承受着很大压力,并积压着太多消极情绪,这极大影响了人际之间的良好相处。
案例1:敏感的小玉
小玉,20岁。来到新环境,跟同龄人相处,很不舒服。比如有人借了她的东西,没按时还她,她就很急;让别人递一下东西时,如果那人动作慢了,她心里就非常不舒服,以为那人不喜欢她。身边人的一举一动,对她影响很大,她非常害怕别人说她,一点小事都会令她非常恼火。她一紧张,就说不出话来,满脸涨得通红,非常难受。
后来跟小玉聊天,她说出了她的心事。她的妈妈是生意人,比较忙,性格非常强势,在家里说了算。小玉小学三年级时,被送到姑妈家里。姑妈对小玉也非常好,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和学习情况,但是小玉心里觉得不踏实,也非常想念父母。
以后的每周回家,小玉母亲都忙,跟小玉交流非常少,小玉想说的全部压在心底。到了初中,回家次数比之前少了。每次回家,小玉跟母亲都是大吵。小玉母亲说很忙,没时间理会小玉,更不知小玉心里所想。小玉母亲总是让小玉按照她的意思来做事,根本不理会小玉的想法,更不会听听小玉的想法。这样下去,她俩的关系非常僵。
到了新单位,这种人际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小玉的心理压力,她过分敏感,无法跟他人交流,太多时候沉浸在自己的负面情绪里。她恨母亲没有好好跟她说过话,每次都是训斥她,她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全都噎着憋着。
后来的谈话,小玉哭出了心事,心里释怀了。小玉了解到他人做事慢、她做事快的方式,并不是因为别人讨厌她而那样做的。小玉反过来更关心母亲的付出和努力,更感激母亲。小玉说,她要给妈妈写封印,说出自己对母亲的“恨”,更重要的是,对妈妈说声感谢,感谢妈妈的付出。
案例2:希望换回对她的关心
小丹,女,30岁。跟男朋友相处2年多,男朋友忙,没照顾她的情绪,所以小丹经常跟他吵架,一吵架,男朋友就说她脾气不好,最后就走开了,陷入冷战。
我问小丹,为什么会生气。她怔了一下:生气难道还有原因吗?第二天,小丹说:“她希望别人对她好。如果对方没有满足她的期望,她就容易生气。”我问她,这种生气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她说起了以前的经历。
家里希望生个男孩。生下小丹后,家人都非常失望。这种失望情绪影响了对小丹的看法,家里人都不重视小丹。到了五年级时,小丹被送到叔叔家。叔叔家对她不好,毕竟也有重男轻女思想。在叔叔家的两年,小丹过得很难过,家人把她往外推,叔叔家又对她不好。
后来初中,在外地上学,到以后的大学,小丹都在外面,跟家人相处的时间更少。在这些年里,小丹压抑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说自己的情感,更不会表达对家人的不满。小丹变得非常懂事,非常有孝心,凡事都想着为家人做些什么,以博取家人对她的喜欢。
她对奶奶好,尽管奶奶只对堂姐堂哥好。她对叔叔好,尽管叔叔婶子对她不好。她希望,通过她的付出,能得到他人的好感,可惜却没有。到了现在,这种模式也进入了她的恋爱之中。他忙时,她不打扰;他没空出来时,她给他电话;他爽约后,她原谅他。她认为,只要她为他好,他就会反过来对她好。在这两年中,她一味付出,只希望他看到;尽管她非常生气,但她仍会原谅他。她总希望自己付出更多,这样别人会关心她。
后来听我分析了她的模式,“从小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通过自己付出~希望他人看到~如果别人没有看到~她就非常生气~之后抱怨他人~消极情绪剧增~别人一不满足自己的需求,就生气~越生气,越希望通过自己付出,来博取别人的好感”,小丹豁然一醒。
她说,现在明白了过去的伤痛带来的情绪模式,非常舒心。以后能够不断调整状态,平复以前偏见给她带来的负面影响。她会重新不带功利心得去对待家人,也能更好跟男朋友交流,更要学会跟自己的过去达成和解。
过去的情感负担,压抑了太久太久。殊不知,那种情感负担,已经渗透到人际交往之中,让人际关系变得僵硬。当我们看清过去,并学着解开过去的情感负担后,我们重新获得了对自我的认识,也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