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孩子的哭

2017-06-04 09:06:09 松果小编
面对孩子的哭,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如何让孩子不哭。 但是这样粗暴地把情绪压制住,就让孩子错失了体验情绪的经验,消弱对情绪的感知能力,而积压在体内的情绪也可能以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打人、摔东西等更为激烈的行为。 情绪感知能力是情商的基础,我们身边总是有一些人让人感觉很舒服,说话总是能说到你心坎里。也有一些人没眼力劲,别人伤心难过,他还一个劲地说着自己开心的事。这其实就是情绪感知能力的差异。 那么面对孩子哭闹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首先在我们的心里要去接受这样的行为,只有我们接受了,我们才会有耐心去引导孩子。 在还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的年龄,孩子面对生气、伤心、难过、嫉妒、不舍之类他们也分不清说不明的情绪的时候,他们的表达方式就是哭,哭只是他们对心里感受的一种表达。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哭是对负面情绪的表达,但这不是”坏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之分。 1、让情绪宣泄出来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哭就本能地想去制止:这有什么好哭的,这有什么好怕的,你不哭一会给你买xx吃。成人主观的评判、批评和制止会让孩子觉得哭是不好的,而产生压制和回避的心理,也会削弱孩子对自己情绪的感知。 孩子哭泣的时候,我们不要去批评、制止,吧,哭吧,哭出来舒服一点。 2、认可接纳孩子的情绪 先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当孩子哭的时候,你会怎么做?第二个问题:孩子想吃冰激凌,但是太晚了,孩子伤心地哭了,你会怎么做? 当不面对具体事情时,父母会想到很多很好的安慰情绪的方法:抱抱、安抚、拍拍背。 一当面对具体事情的时候,大部分父母就都集中在事件本身:各种讲道理 这是我们经常进入的误区:把情绪和事件混为一谈,试图通过处理事情来安抚情绪。 有妈妈可能要问,我共情了,可是孩子还是哭怎么办?我只能说我们大人真是太功利了,想想我们要是考试考不好,丢了心爱的东西,心情能一下子好起来吗?共情是让孩子知道,在他感觉糟糕的时候,有爸爸妈妈的支持和关心,当他感觉乱成一团的时候有爸爸妈妈和你共度难关,在接纳和认可中他体验了自己的整个情绪,而父母安慰他的方式也会被他习得用来安慰别人。 3划清行为界线,让情绪表达更有效 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等于接纳孩子的行为。没有规则和要求的自由就是放纵。我们要指引孩子用更合适的方法来处理这些消极情绪。比如一个孩子希望拿回自己的玩具而打人,我们要让他明白自己的情绪没有问题,但是行为出了问题,同时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可以这样说:你好想玩自己的玩具是不是,你看哥哥没给你你有点生气是不是?你可以直接跟哥哥说:哥哥我想自己玩,你还给我好吗?但是你刚才打人了,这样不对,一会跟哥哥说对不起,然后跟哥哥说你自己也想玩。还比如孩子看完一集动画片还想看一集,我们需要温柔而坚定。我们需要在他情绪没那么激烈的时候抱抱他,搂一搂,贴贴脸蛋,亲一亲,但是立场一定要坚定,约定好的一定要遵守,即使他一直哭。如果中途妥协,那么之前都白哭了,而且孩子会把哭当成武器时不时地威胁你。 4 回顾刚才发生的事情 当孩子的心情恢复平静了,需要对刚才的事情复盘,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情绪变化的过程。你可以问: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觉得是什么让你伤心,生气,难过?你也可以试探性地介入一些自己地想法,引导孩子找出这种感受产生的缘由。 孩子就会逐渐明白,为什么那么难受,这样孩子就能在摸索中,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恢复平静的模式。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