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收尾,该如何处理创伤?
2020-04-05 05:45:55
松果小编
忘记过去,重新开始。这是我们规劝的时候最常用的开场白。
事实上,所有的痛苦,创伤都是不可能被遗忘的。我们脑中的记忆是联合的,多方的,是一环套一环往前继续的,“忘记过去”是不可能的,所以会有一句话叫做:“昨日种种,皆成今我”。除非是应激后选择性遗忘或者某些病理性的创伤,否则,我们永远不可能忘掉过去。
想要处理掉“创伤”,需要先了解创伤的本质:它是信息不能被接纳,不被消化,不被遗忘的结果。如果我们要抚平创伤,让创伤和谐地成为我们记忆的一部分,不再带来消极影响,就要适当的“打包存放”。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让现实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想象来解决。比如说,想象着把对你造成极大影响的事情打包成一团,放进一个箱子里,锁的牢牢的,再把这个箱子牢牢的缩进自己的保险柜,放进一个只有自己才知道的角落,让时间慢慢“盖住”它,让它不再被轻易触发,悄悄搁置起来。
这样,它没有被遗忘,也没有被强行掩盖,而是通过一种平静的方式悄悄存放在我们的记忆当中。它使我们强大,让过去的事情终将过去。
对待焦虑、恐惧等情绪,也可以如此。
下面的一些内容是在参加#心理成长战线#抗疫志愿者期间发布的,在后续一年左右的心理援助期间还会继续发布,都是些非常实用的小方法,可以试试看:
01
-----
有什么东西是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的呢?
就是疫情下的种种情绪:焦虑,恐惧,烦躁,空虚……你看,这是我们大家都会有的反应,尤其是恐惧。恐惧是咱们人类进化至今保留下来的原始能力,也可以说,恐惧=本能。
焦虑的内核也是恐惧,是发挥过度的恐惧,疫情下的这种焦虑,可能是面向自己,面向他人,也可能是面向环境。延伸来说,我们对自己是不是健康的、以后会不会染病、消失感到恐惧;对身边的亲朋好友会不会遇到麻烦或离开我们感到恐惧;对身边的环境是否安全无病毒污染感到恐惧。
没关系,它是当下特殊时期的正常情绪,我们需要接纳它,正视它,排解它,与它和谐共处。
1、正常化。首先把“恐惧”这种情绪归到你的“正常情绪”当中,因为这个阶段我有恐惧,你有恐惧,大家都有恐惧。反而是那些不生恐惧,没有口罩到处乱跑的朋友,可能需要心理求助。
2、理智化。从正规渠道了解信息,学习正规防护手段,获取正规测试自己是否被感染的途径,疑似感染是什么?确诊标准是什么?确诊后去哪里就医?掌握当下身边的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包括社区,街道,指定渠道,好好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此外,一定要屏蔽掉其它乱七八糟的群发消息、图片以及冲击性强的小视频。在这个特殊阶段,煽动情绪很容易,但要破开情绪,就需要个人极大的理智和坚持。
3、稳定化。睡眠规律进行,一日三餐和爱吃的小零食规律进口,作息规律是一切稳定化的基础。你可以对着镜子练习一些正面的话;躺下来练习腹式呼吸,感受自己的存在和正念;多练习深呼吸,喝杯热水,让自己的身体和意念保持正向、平衡。
02
----
焦虑的本质是唤醒,是保护,是调集能量。人在焦虑的时候,瞳孔会放大,心跳会加快,血压血糖升高,各体征信号增强,注意力高度集中,观察力陡增,头脑异常清醒,六大感官全部打开……
适度焦虑是时刻准备战斗,过度焦虑就是失眠了——当你的身体全副戒备时,怎么能睡得好觉呢。
疫情当下,保持规律的一日三餐和睡眠作息,是释放焦虑情绪的一个合理出口。无论是否需要处理这种焦虑,无论是向内自己消化还是向外寻求心理援助,只有努力达到自身的平衡与和谐,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堡垒。
当疫情的绳结仍然缠绕喉咙,让我们一起做个深呼吸,稳定放松吧!
1、关注当下。尝试安静地在房间的某个位置坐下来,如果手中能有一杯热水,让我们对温度有具体的觉知,就更好啦!
一边感受热水的温度,一边观察当下房间里存在的物品: 书桌,大椅子,牛奶箱,水果,几本旧书,毛茸茸的毯子,衣柜,淡蓝色的窗帘……仔细观察所有你熟悉的物品,气味,环境,让自己的心慢慢淡下来,慢下来,让一些平静、安稳的力量回到自己心中。
2、打开六感。用想象弥补自己目前不能去到的地方,可以想象,自己处在一个清幽舒适的花园当中,尽可能的把各种感官都打开:你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双手,双脚,直至整个身体完全呈现开放状态。
想象当中,在心里列出一个清单:我能听到哪些声音?我闻到了什么味道?今天一共发生了哪些小事?把当下的思绪慢慢梳理清楚,心里也逐渐明朗起来。
3、释放压力。当内心的一些情绪实在无法全部宣泄出来,可以活动双臂,想象内心所有不快的情绪都集中在双臂上,然后用双臂大力的顶向墙壁,或桌子,把你在情绪上花费的那些心力,都凝聚到对物品的静态发泄上。
请注意,当心别毁坏桌椅,因为在疫情当中,它们还会继续陪伴我们好久好久~
以上3条是我整理的关于放松训练的一些具体实施内容,按需自取,希望大家在疫情期间安全防护,轻松度过。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疫情当下,相信和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比任何预防手段都实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