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学霸”来访者怎么办?

2020-04-15 06:55:32 予鱼【婚姻家庭】
我想咨询中的一切都是咨询师和来访者互动的结果,所以我们仍需从咨询师和来访者两方面去思考: 一、防御方式:是否在用心理学知识制造咨访双方贴近、或自己与自己的感受贴近的屏障,或者是否将心理学知识作为咨询中角力的武器? 二、精神痛苦:既然防御是为了面对痛苦而使用的保护策略,那么想要阻隔开的是怎样的精神痛苦? 三、生存模型:这种互动方式或者防御方式背后,是什么样的生存模型或者生存策略? 四、关系模型:通过使用心理学知识的方式,能观察出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关系的方式是什么?是通过角力之后的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还是体验的分享与共享?是怎样的环境经验、个体理解使双方将此内化为关系模型的? 五、价值信念:过去的人生经验带来的价值信念是什么?咨访双方如何定义价值和成功?咨访双方达成共识、或有差异的价值信念是什么? 六、对“人”的解读和构想:各个心理学流派对人的解读和构想是不一样的,如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就有很大差异。咨询师或来访者选取哪个流派的理论作为自己主要的知识支撑?这里面也体现了对“人”的解读和构想。 七、生命观问题:从人的解读和构想再扩大出去就是“生命观”的问题,将人放在整个生命体系中,人的位置是怎样的?与其他生命形式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认同或者信仰的生命观决定着用什么样的姿态参与咨询互动。 咨询是双方互动的结果,以上七个方面可能是来访者的,也可能是咨询师的。这都需要咨询师不断去体会,觉察和思考。 在工作面上,我们需要对不同心理层面问题进行探寻、理解、明晰它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如何帮助来访者在现实层面的问题上寻找资源和力量,一方面,我们带着怎样的生命观去看待来访者的生命,如何理解ta的生命历程,以及生命可以有的去处。 这不仅能够帮助来访者在现实问题上得到安顿,还能帮助来访者扩展出一个未曾有机会获得的、更加自由的空间与可能性。 当然,这需要咨询师对自身的生命有不断探索的愿望,如此,我们的共情能力才能不止步于来访者现实事件所带来的痛苦感受上。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