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心理咨询能够调节大脑运转功能?
2020-04-15 06:58:56
予鱼【婚姻家庭】
尽管不同理论存在着不同的划分标准,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将心理咨询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便于理解:
超短程咨询:1-3次在职业和企业员工咨询中应用广泛,多数用于信息收集和测评,也有一些是策略商谈、简单的技能指导、或对于特定事件的讨论。
短程咨询:8-12次一般用于解决较为明确具体的情绪或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愤怒、恐慌等,多数轻中度的情绪心理问题,都能在短程咨询中获得较好的效果,或至少能够缓解到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中程咨询:半年到一年
在实际操作中,纯粹的中程咨询比较少见,多是拉长的短程咨询,或缩短的长程咨询。
长程咨询:一年以上用于解决更深入、复杂的心理问题,比如成长过程中的创伤经历,长期的亲子、亲属、伴侣关系造成的不良影响,长期的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一般指持续时间在十年以上的),复杂的人际和社会关系问题,性取向和性身份的探索和认同,以及各种各样的人格和个性问题。
不同长度的心理咨询有其不同的特点与适应情况,聚焦于不同类型的问题,同样,咨询师的推进节奏和深入程度等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中程咨询、短程咨询中,咨询师要特别注意一件事:不能给予来访者“过度”的支持。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来访者表达的每一个需求,咨询师都无一疏漏地给予共情和回应,来访者呈现出来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多,甚至包括不合理的需求,高度理想化的需求,那么,来访者大脑中左脑的逻辑部分对右脑的情绪情感部分的控制就越来越少了。
也就是说,咨询师一味的简单化的执行“人本”观念对来访者的推动未必是好事。
咨询师在理解和反馈来访者的时候,要不断的帮助来访者呈现,进行理解性解读,来增加来访者对现实的认识,要持续、重复推进“理解-认识、再理解-再认识”这样的交互过程。
来访者原来遇到一个问题,刺激到的是大脑一个特定的区域,而在这个区域内,来访者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咨询师要去做的就是通过帮助来访者再认识、通过与咨询师的交互体验,重新平衡来访者不同的大脑结构对多巴胺、肾上腺激素等激素分泌功能的调控能力,帮助来访者打开大脑各部分之间更多的通路,帮助来访者大脑灰质区原有僵化、缺损的部分慢慢活跃起来。这样来访者自己就可以找到更多的资源和方式,应对自己的问题。
所以从本质上讲,心理咨询就是调节来访者大脑功能的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