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之外的互动如何处理?

2020-04-01 17:59:07 松果小编
一、想象的美好与现实的痛苦 想象的美好与现实的痛苦之间有着一个巨大的空间,这正是内心丰富绮丽之所在。 人是在挫折与打击体验中慢慢长大,打击程度超过我们的承受能力时即成为创伤。每个人的内心都会积累很多的创伤。那些无法言说的感伤,让我们与大多数人保持着足够距离,以维持自己的安全和内心的安宁。因为对于这些痛苦,我们更愿意一个人慢慢舔舐,以维持自己的自尊。 对来访者来说,与咨询师互动中的自己是脆弱的、敏感的,对于怎样面对现实中人们的需求和期待,以什么样的姿态持续存在下去,自己并没有准备好。而咨询室里与咨询师的相处时光可能是自己唯一可以停留和喘息的地方。 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对咨询师和自身(在咨询室里塑造起来自己期待咨询师看到的样子)双重的理想化期待,这样的理想化期待会一直积累到有一天可以有能力走入现实。 咨询室是自己可以和现实生活分开的一道门,想象的美好与现实的痛苦各在一边。咨询室中,了解内心幻想与理想化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幻想与理想化,而这一次的幻想与理想化和现实是更加贴近的,在这一次次的创造与幻灭中,真正的自我有了实现的可能。  二、在实践中遇到这类问题,取决于咨询师的工作方向 传统经典式的工作方法取向:即由咨询师主导咨访互动过程与咨询效果,重视明确的方法技术和操作过程,有明确的逻辑性、二元性、主客体形态,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个人表现决定咨询效果。 这个工作取向中,保持咨询师的某种形态以维持咨询效果就极其重要。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互动尽量限制在咨询室以内,以保证咨询会谈过程中咨访效果的维系,对咨询师的理想化想象的维持,组成来访者探索自己持续咨询会谈的基础。 比如在中启心理咨询中心,有两个大门可以进入或离开,咨询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可以分别从不同的门进入和离开,以保持咨询师和来访者各自的独立性。假如在咨询室外不期而遇,咨询师向来访者目光示意即可,无需解释交流,向来访者示意自己看到对方了,即可离开该区域。在下次咨询时就上次相遇进行必要的回应,以回到工作正常结构中来继续咨访互动。减少额外信息以维持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性。  后现代综合疗法取向:即咨询效果并不由咨询师主导,来访者是咨询过程的主控者,咨询师是体验者反馈者,以参与来访者心理过程的方式,就遇到的问题挑战进行重组与可能性探索,咨询效果在咨询师和来访者的讨论中形成。这个取向中,咨询过程中的方法、技术、逻辑性不是咨询的重点,而双方的体验和共同感受成了咨询的主要表达内容。重在塑造来访者对自己生命的主体性价值,推动来访者对自己人生更多选择和决定的作用。 在此取向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以平等姿态对话,咨询师以普通人的姿态作为生活分享者与来访者互动,不以来访者对咨询师的理想化想象期待作为咨询推动的主要动力,一定程度上推动来访者去咨询师理想化想象,不断增进现实功能。 这样双方在咨询室外相遇,与咨询室内心理体验的不同之处,正好可以在下次咨询中就此进行分享,以增进二人之间的情感理解,促进理想与真实生活形态的进一步连接。 这个取向的咨询操作重点不在于如何区分咨询室内外的操作方式,而是在于以咨询师真实坦诚的人生观,真实人格状态推动来访者自身破茧而出,不断崛起。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