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启的重要性

2020-04-01 11:25:27 松果小编
前些时间疫情待在家中,领取的一个任务就是给小侄子补习,补习效果有待后期验证,但幸运的是获得了一份感悟,那就是设定开始做某件事的时间以及在设定时间开启做某件事的重要性。例如,定在8点开始做作业,只要在这个时间点有人提醒和制止其正在进行的其他行为(例如看手机),开启进入作业模式,接下来的时间,人会不自觉的完成开启的后一件事而至完成。重点之处在于开启的动作。 我们所说的控制力,实际情况就是“停止某一行为,而进入另一个设定的行为”。某一设定的行动无法开启的最大阻力在于无法停止前一个行为。前一个行为一般是简单行为,前后两个行为的难易度和复杂性的差异程度决定了阻力的大小。前一个行为越是舒适简易,停止它而进入下一行为的阻力就越大。这就是我们通俗来说的克制力和自控,根本上在于停止舒适行为。 人类的懒惰性致使每一个人本性上便追求舒适与安逸,不管是广义上的还是相对意义上的。如”早睡早起“就需要很大的克制力。从“早睡”上,是在于人类容易受周边环境及条件的影响,在没有网络的7点就入夜的乡村,是不需要太控制的,在那个时刻,寻找娱乐比入睡要来得困难。对于嗜睡一族来说,每天醒来都需要打一场战争。 之前有提到过一个话题“开始去做一件事耗费的精力要远比一直未开启而一直思虑要来得少得多”,以此来确定行动本身的重要性。当一个人在心里设立了一个目标或拟定一个计划,远大的或者是短期的,这个目标或者计划便会时不时的侵扰我们的大脑。未开启的计划,一旦入侵大脑,就会产生很大的恐慌,影响个人情绪和自信心。这种恐慌,我们称之为“未开启的恐慌”。初次开启之后,连续性开启,下一次开启就变得更为简单,连续开启很多次后,这件事情便会化为个人认知意义上的”简单事件“,成为简单事件之后也就无再有需要“自制力”的这个讨论话题。这种认知意义上的简单事件,我们称之为“习惯”。科学家研究结果,养成一个习惯的周期是21天。其实应该有一定误解,这个21天应该不是指具体时间,而在于开启某一行为机制21次,21次之后,行为简单常态化,化为内在的习惯,也因此,非外物就无需外力的干扰和控制。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