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解答:我的口吃越来越严重了,我该怎么办呢?

2019-09-12 11:11:56 松果小编
近日,有不少朋友向我咨询了有关口吃的心理问题,那么我就这个问题简单地聊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吃也叫“结巴”、“磕巴”是一种语言障碍。表现在和别人说话时,有一种非自愿的重复,拖长等说话不利索的现象。 我们发现,口吃的人,往往在和自己说话时,K歌时,或者和特别亲密的人(如父母或伴侣等)说话时,口吃往往会表现得比较轻微,甚至能表现得和常人无异。 口吃形成的原因可能有来自遗传,神经发育有关。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往往跟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模仿等息息相关。我们发现,口吃的人常常会表现得比较自卑,也比较容易急躁,易怒。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第一,要自信,而不要自卑。 这也是特别需要重点强调的问题是,你要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这个缺点。这个说易行难,我们通过认真分析,发现,为什么求助者在和我私下问答沟通的时候,说话反而会由开始的紧张结巴慢慢地变得越来越流利?其实认真想想就会发现,他当下是接纳了自己结巴这个事实,他大方承认了。那么他就会变得不再那么紧张了,说话自然也变得流利起来。 所以,还是回到老生常谈的问题,要去无条件地接纳这个缺点。有的人紧张,他会表现得脸红,心跳,而有些人紧张,他会表现在结巴上。每个人都有缺点,有缺点并不可怕,怕的就是无法去接受它。 我们这么去看,我的这个缺点,仅仅是我自身的问题,我并不给别人带来什么恶劣的影响,并不给别人带来伤害,只是我自己难受,何况口吃也并不是我本意,别人不会因此而责怪我的。所以我没必要自卑,也无需紧张,更不要刻意隐藏。你觉得是这样吗? 第二,不要将焦点关注在结巴上,顺其自然。 很多人都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是个结巴,所以往往会特别注意,在和别人说话时,是否流利,是否会出现结巴。他们总是在暗示自己:说话时,千万不要出现结巴,千万别出丑。。精神交互作用理论告诉我们,往往越关注的事情, 例如注意集中于某个感觉,那么这个感觉变得过敏,这个感觉的过敏,更使之前注意固定于此感觉,此感觉的注意进一步互相作用,感觉越来越过敏的精神过程。 所以,越关注在结巴这个问题上,只会让结巴越严重,所以,正确的想法是:顺其自然吧,结巴这个事我一时半会还解决不了,那就随它吧。我降低标准吧,允许在和别人说话时结巴一点就结巴一点吧,我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反正,我越担心结巴反而结巴越严重,那么我索性就随它吧,不勉强。 第三,有意识地减慢语速。 正常的人,在说话非常快的时候,都会很容易“结巴“。比如绕个口令,速度慢会好些,速度快的话肯定就会卡住。那么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语速放缓,慢条斯理地,那说话一定会流利许多。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在于说话变得流利了,而且慢慢地可以改变一点急躁的性格。 第四,将内心放平和,切勿急躁。 在日常接触中,我发现口吃的人往往会比较容易急躁。当内心急躁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说话变快,总是想将要表达的意思尽快地表达出来。但头脑的神经反应往往又慢了半拍,那么口吃就自然难以避免了。所以,调整自己的内心,平时多注意练习放松,不要总是易怒易躁。放松的方法有很多,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可以做一些冥想等深度放松的方法。 第五,平时可多进行语言训练。 常言道,熟能生巧。选择一些优美的文章,平时多大声地朗读,如果能背诵就更好不过了。敞开心扉,扩大社交圈,越是结巴,越要大胆地多和别人沟通,越多越好。 第六,建立焦虑等级,逐级脱敏。 我们常常发现,在和别人说话的过程中,不是和所有的人结巴的程度都一样,常常是伴侣或者对孩子和老人会好一些,症状轻一些,对朋友乃至领导会更严重一些。所有,我们训练的时候,最好能从容易的对象上开始,直到说话流利,自然。这样一步步来,有一个个小目标,那么自信心会逐级增强。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