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 婚恋关系解析(一)
2019-09-12 11:08:25
松果小编
想象一个情景:在茫茫人海当中,爱上了一个人,和他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彼此相爱,然后呢,我们就想把这种爱情,长久的,延续下去,决定登记结婚,有了性行为,繁衍后代,白头偕老,这样的一个历程,这样的顺序,正常吗?现在大家都觉得正常,如果放在一百多年前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史前的人类几百万年的两性关系一直非常的和谐,否则就不会有我们的存在,但那时在两性关系中没有心的因素存在,是人类文明赋予了男女之间爱情的感受。
但爱情并不一致是被歌颂的,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爱情这个事物无论在东西方都成为了社会道德谴责和法律惩罚的行为,封建时期的中国,未婚男女不能够单独接触,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亲的男女就眉来眼去勾勾搭搭这是特别不道德,有辱门风的事情,作为弱势的一方女性甚至被禁锢在家中,16世纪奥地利女皇玛丽亚制定了玛利亚系列三规定,第一条就是未婚青年男女,不能有性关系和情爱关系,一旦发现要被处以刑罚。 爱情真正的作为一种主流的价值观,作为两性建立亲密关系的开始,实际上是来自于两次世界大战导致的,人类的幻灭感,不再遵从传统的道德和利益,叛逆的个人主义以爱情之名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形成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价值观,而现在这一价值观又面临着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的考量,出现了排进女、凤凰男等等新的性别角色名词。
上面我们共同探讨了人类婚恋的大致发展变化的经历,下面我们回到现实的当下,如何才能享有理想幸福的婚恋关系。这种获得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三种能力。
感知爱的能力:这种能力由生物学基因及儿时的教养方式决定。原生家庭的互动模式影响个体对爱的感知及给予能力。所以择偶讲求门当户对,不是经济方面的单一标准,而是两个家庭的价值观的对等、当然往往经济基础很,特别是书香门第的传承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社会定位及文化修修养。
选择爱的能力:选什么样的?如何取舍?我们常常说自己没有婚恋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每个人都向往遇到一个人是被自己喜欢的,并且同时喜欢自己,两个人在一起没有违和感,很自在,很享受,继而感觉到幸福。但是常常是,为什么我偏偏遇不到这样的人呢?当别人问起单身的原因时总是说,没有合适的。 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什么样的是合适的,你能举出合适你的人是什么样子吗?也许你现在能说出合适你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当别人照你的标准向你介绍或你身边有这样的人的时候,你往往又要说,如果他某方面如果再好一点就好了,继而失去交往下去的动力。这样循环下去,你永远都找不到合适的。
回应爱的能力,人和人之间需要互动,需要有回馈,当对方给予你爱时,你是否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接纳回馈并且在日后生活中不总是被动,接受而会主动去给予呢。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模式双方都会体会到爱的温馨,感受到爱的滋养。
心理学界有提出了15个婚恋的价值观标准,通过这些价值观的排序遴选,并通过咨询师的指导纠正不合理的认知,你可以逐步明析什么样的人是适合自己的?你需要爱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人可能会爱到你?只有内心非常清晰了你所选择的爱的标准,进而才会有选择爱的能力,回应爱的能力。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