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受的伤,大多都是自找的!
2020-03-22 12:41:06
松果小编
咨询中,不知听多少人哭诉过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受的伤。
听来听去,几乎就是一个模板的老好人血泪史。
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做个善良正直、童叟无欺的人,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心助人。
听大人的话,凡事要忍,要宽容大度,就算被打被骂也不还手、不还嘴。
长大后真诚面对世界和他人,对所有人都好,自己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牺牲自己先,别人的事情永远比自己的事情重要,别人的需要永远比自己的需要重要。
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更不能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攻击性。
因为,我们要做好人,做父母希望我们成为的那种好人。
01
有一次,一位被确诊为抑郁症的来访者跟我讲述她的遭遇,听着听着我差点坐不住了,很多地方分明说的是我啊。
咨访关系有时就像照镜子,一点没错。
她的经历实在太有代表性了:
朋友北漂,请朋友住进自己家,管吃管喝几个月。
朋友没工作,几次三番托人情帮朋友找工作。
朋友缺钱,立马奉上,欠条都不打。
当朋友的垃圾桶,任其倾倒各种负面情绪。
朋友被孤立,为其仗义执言,自己反成了被孤立的人。
朋友落难,众叛亲离,不顾其他朋友劝阻,雪中送炭。
每次和朋友吃饭,她都抢着买单。
上下班路上宁肯绕远,她也要开车接送朋友。
朋友是怎么对待她的呢?
如果哪餐饭朋友买了单,会跟她念叨好久好久。
无论是情感还是礼物,付出的永远比朋友多。
利益当前,屡屡遭遇朋友的背叛和出卖。
刚帮了一个朋友,路上劈头一碰,对方表情就像跟她不认识。
遇到一些重要事情,朋友回避或假装视而不见,连一句安慰都没有。
她生气,她委屈,却总有圣母般的人跳出来,苦口婆心劝她要大度、包容。
这一劝,她心里觉得自己不够大度不够包容的内疚感又出来了。
老好人最拿手、最惯用的思维模式原本就是自责:别人这么对我,一定是我自己不够好,一定是我哪里错了。
却从未想过,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自己遇人不淑。
自己好到没分寸,好到让对方拥有了“怎么对你都可以”的特权。
一个高高在上享有特权的人,是看不到你的。
当你太把别人当回事的时候,别人往往不把你当回事。
不要试图去捂热一个自私凉薄的人,否则你会受伤。
好在惟一可安慰的是,对方的自私、冷漠、自恋、不感恩,如果你都充分体验到了,他(她)周围的人同样也能体验到。
没有人能长期处在失衡、不对等的关系中,那样的关系迟早会崩掉。
02
一位来访者决心来做咨询的原因,是他感觉到自己生活中严重缺乏亲密关系的连接,他内心对亲情、友情有很深的失望和抵触,又难以忍受侵入骨髓的孤独。
这样的孤独令他恐慌,觉得自己好象被这个世界遗忘了、抛弃了。
他的表达能力很强,描述那份孤独凄凉时极具感染力。
说着说着我突然意识到,他在关系中显得很被动,似乎永远在等待别人去主动靠近他。
我把这个发现委婉地告诉了他,他被触动了:您的话很有道理,过去我从未意识到这一点。
他回忆起2014年马航客机失联一事,那架至今下落不明的飞机上就有他的一位远房亲戚。
亲戚的家人来北京处理相关事宜,他曾无数次萌生过要去探望、安慰他们的想法。
但只是在脑子里想,没有在行动上做。
不但没有做,他甚至暗暗害怕亲戚哪天会突然给他打电话。
就这样在纠结、煎熬中过了一天又一天,直到从别的亲戚那里听说他们离京的消息,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说:现在想想,我觉得自己挺冷漠的。在关系中好象只看到了自己的需要,没有看到别人的需要。
03
很多对爱情、亲情失望的人,转头把希望寄托在朋友身上。
生活中有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人和自己父母、配偶、兄弟姐妹、领导同事关系不好,但看上去和朋友的关系很好,且以交际面广、交友众多为荣,朋友俨然已成为强大的精神支撑。
于是你总会看到,朋友圈晒闺蜜晒友情的,比晒亲情晒爹妈的多。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曾经被一则关于闺蜜的新闻惊住了:
某地四位女闺蜜吃饭聚会。吃完饭,有位收入不高的闺蜜想抢着买单,被其他闺蜜阻止,抢着买单的闺蜜很生气,扇了一个闺蜜两耳光,并与另一个闺蜜推推搡搡,发生肢体冲突。
这时候,之前喝多了正在休息的一个闺蜜被吵醒,脾气火爆的她抄起啤酒瓶就砸:你们要是再吵吵,我就割腕了。
说到做到,她捡起地上的玻璃碎片,狠狠扎进自己的手腕,所幸送到医院缝针处理后,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众人刚松一口气,突然发现之前抢着买单的那个闺蜜不见了。后来才知道,买单不成的闺蜜一气之下,跳进附近公园河里,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死者父母提起诉讼,向其他闺蜜索赔50万元。
严格来讲,这几个闺蜜的关系其实并不好。
真正的好友是有默契的。要不AA制,要不轮流买单,断不会闹到如此不堪。
女女之间动不动就喊闺蜜,就跟但凡是个女的就会被叫成美女一样。
有时要清醒地知道,也许自己身边只是有一些熟人而已,真正配得上闺蜜称号的人并不多。
04
说到闺蜜,想起最近有位来访者跟我说:
这两天我挺生气的。我有一个朋友,老跟我这儿说另一个朋友的坏话,各种恶毒八卦、贬损辱骂。可是转过头来,她又在朋友圈发她们一起活动的亲密照片,配的文字还挺感人,说闺蜜们就要这样一起好到老......您说她是不是人品有问题,是不是人格分裂啊?
我乐了:她分不分裂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何生气?该生气的是那个被诋毁的人啊。
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都是成年人了,谁比谁傻?
对自己,对他人,早已看透的心知肚明。
一段口蜜腹剑的关系之所以能够维系,那里面一定有双方各自的需要。
一方需要继续伪装和索取,需要假装姐妹情深;
另一方需要彰显自己的善良和仁义,需要自己做一个人人称道的圣人。
关系中有个残酷的真相,那些总是标榜自己对人有多好多无私,总是强调自己如何仁慈、宽容、博爱的人,其实心里对谁都不好。
05
人到中年,一定要去伪存真,谨慎认领朋友。
摒弃“我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我好”的幻想,把爱和真心交付给值得的人。
真正的好友,平时可能见面不多,联系不多,但总会在关键时刻出现。
人生有多少重要时刻呢?这些时刻就像试金石,测出真心或假意,测出谁真的在乎你。
之前公公去世,我回到山西。多年好友悄悄从重庆飞来山西探望,就跟多年前她妈妈病重,我悄悄跑去重庆探望一样。
有些关系到了一定程度,说“谢谢”都嫌多余。
入夜,我们在当地有名的小郡肝麻辣烫吃串串,温暖的灯光下,看着彼此熟悉了二十多年的脸,感叹人生奇特,怎么也没想到我俩会在这里相聚。
好友说自己近期最大的改变是不再盲目对人好了。
她学会听从内心的声音,不想做的事不违心做,不值得交往的人就不交往。
人到中年,看多了世事和人心,真正称得上朋友的人好似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精华。
回京后给另一位要出国的好友饯行,席间也谈到了亲密关系的问题。
我们是多年老友,可以无所顾忌谈论任何话题。
我和她曾经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老好人,也因此吃过很多苦头,充分领略了人情冷暖。
后来我们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整和个人成长,才看清自己和他人在关系中的实相,理清了各种关系里的界限和分寸。
这使我们活得明白而心安。
最后
只有确立了界限和分寸,每个人才能活出独立的自我。
当然,确立关系界限的过程,会有一些冲击、动荡、磨合、反复,会让自己产生内疚、自责、恐惧感,甚至会觉得自己是个坏人。
那位女来访者就是这样,她总是在纠结不定中摇摆,感觉自己很不好,有一次她说着说着又哭了,我忍不住说:你要那么好做什么呢,想感动中国吗?
她扑哧一声笑了。
心理咨询的核心,其实就是两个字:关系。
很多时候在咨询中探讨和处理的,归根到底都是关系问题。
在亲密关系中的感受,决定了我们内在的安全感和幸福度。
拥有什么样的父母子女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朋友、同事关系,决定了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愿我们都拥有真实、亲密、可靠的关系和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