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钱或免费,会影响你的感情投入吗?

2020-03-21 12:29:46 松果小编
一段男女关系当中,如果男方自愿且坚定地一直为约会买单,女方大概会欣喜且内心隐隐不安;这个时候女方如果顺从内心这种不安,主动引导约会并坚定地负担费用,大概,两个人的关系会更加亲密。 这种物质搭建出来的亲密感,如果是放在治疗师与病人的关系当中,大概会是这个情况:如果收费过高,那么病人会相当重视这次治疗(毕竟是花了大价钱的),且内心难免会惊叫一声:这么贵!如果是低价甚至免费(有医保的情况下或者其他优惠政策),或多或少,病人表现的更加模糊,甚至有所怀疑。 这大概就是,你买了超级贵的一双鞋子,走几步发现沾了一粒灰,赶紧拿出手帕掸了去。清洗的时候用最柔顺的洗涤剂,下双手、下功夫慢慢洗,如果不小心被谁踩了一脚,简直要红着脸吵上几句,为这鞋子出口气,俨然像是买了一个有人格、有尊严的“物”。 那如果是折八百上又是拼券、又是折扣、又是邀请好友砍价而得来的一双鞋呢?你思考一下。 再做一个比喻:也许啊,物质上的不付出,也许就是你象征性地拉起了橡皮筋的一端,至于如何发力,谁会受力,你心里并不是很在意。 这是物质付出和态度之间的关系。挂号、交单、缴费、治疗、结束,也许这更像是一个正规治疗的流程;如果是免费、治疗、结束,多少有些动机不足的感觉。免费心理治疗,如果是在一家三甲级医院的病房开设,体验尚且如此,换成是线上心理咨询师遇到免费的个案,感觉就更奇怪了。 这是涉及到心理援助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信任问题,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以后有机会再细说。 想起曾经的一次咨询经历:非常漂亮且忧郁的一个姑娘,因为小时候有精神病治疗史,而且对电击疗法比较过敏,她被宿舍内室友们使用电吹风、音响、没完没了的充电等行为折磨到崩溃。这些矛盾的重点是:她把那些对“电”的敏感无条件投射到了室友的身上,导致双方根本无法相互理解,互指“神经质”,这些矛盾,直到大学快要毕业时还是耿耿于怀。 当时我们聊到“敏感点”的话题,鉴于我在那个时候刚刚上了实验课,其中一个实验是拿一个圆规体一样的仪器,调度出非常小的距离,在左手五个手指尖儿上挨个实验,然后被试(我和我的同学们)猜测这个刻度是多少。非常小的差别,而且指尖不敏感的被试大有人在,但是,我的指尖偏偏是相对最敏感的地方,几乎都答对了。 我找到一根牙签,给她试了一把,结果是她的手掌心最敏感,指尖的位置反而触觉最迟钝。我把我的实验和关于“敏感”的这个结论说给她听,她才慢慢放松下来,我们接下来聊了更多。 然后是费用的问题。由于当时我们所在的心理咨询室面向本校生是不收费的,她在纠结用什么方式去补足这个费用,而我在担心因为不够专业而影响了彼此的感受,就这样在咨询结束后相互拉锯,她甚至已经挎上我的胳膊,我们之间原本亲密的体验,立刻就变得奇怪了。 我委婉的强调,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并不适合存在除了咨询以外其他的关系,但是因为本次咨询是免费的,她流露出的情绪,更像是无意中碰找了一个知心大姐聊聊天,然后一起约饭以示感激。 虽然时间过去那么久,至今想起来我处理的此事相当尴尬,但是那足以证明,那次咨询的结果,明显是违背了咨询的本质啊……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