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生脚本》- (三)人生脚本即命运吗?

2019-07-31 15:18:01 松果小编
01.今日导读 今天继续与大家分享解读《人生脚本》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内容。 之前我们讲到了为什么要了解脚本以及脚本会被哪些因素所影响,今天我们会来学习一些典型的脚本,并且进一步探索脚本的运作机制。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了解呢?因为如果不深入了解脚本,我们或许就会对它有一个误解,觉得它是和星座或者心理测试类似的东西,是一种宽泛而大众的通俗性描述,并不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肤浅的了解会使我们对脚本的理解流于“巴纳姆效应”。 什么是“巴纳姆效应”呢?这是另外一个知识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延伸,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是“富勒效应”,这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富勒通过实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想象,指的是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一般性的人格或特质性描述,产生“这说的就是我”的认同感。这种认同的产生,实际上是一种主观验证,意思是我们主观上相信、认为或者希望自己是如此的,所以当一个相对贴合但实际模糊的描述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这个测试很准、这个答案说得很对,哪怕我们本质上并不是如此。 回归正题,经过此前的学习,你可能会好奇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人生脚本呢?关于这个问题,作者这样回答道:“现在还无法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从幼年开始就被不同程度地编制程序。有些人通过周围环境的巨变获得了自主性,有些人通过内心重构获得自主,还有一些人抗脚本。” 怎么理解呢?通过之前的解读,我们知道了“脚本”总是预先被设定了的,但结局却会因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发生改变。如果一个人自主性较强,那么他就拥有更大的概率获得幸运的脚本走向;如果一个人内在自我较弱,容易受他人的暗示,更容易随波逐流,那么他的原始脚本走向”不幸”的可能性就更大。 比如,有的孩子天赋欠佳,家境也平平,勉强支撑家庭温饱的父母对他的预期设定是尽快成为能够为家庭分担的人。这个脚本可能有两个结果,幸运的脚本走向是这个孩子虽无天赋但却勤勉,长大的过程中他通过学习,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觉得自己要成为比父母更厉害的人,于是他经过努力成为了带领家庭走出贫穷的人;不幸的脚本是这个孩子接受了父母的暗示,认为自己是负担,只会拖累家庭,所以为了不成为负担,他会想尽办法尽快结束学业,然后早早进入社会,脱离开家庭。资质平平、努力也平平,成为了和父母一样只是做点基础工作勉强温饱的人。 当然,这种幸福与不幸是对比而来的。大部分的脚本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脚本中虽然有赢家也有输家,但输赢的定义来自于个体是否过得如自己所愿,而非外界评价。 相同脚本设定,之所以有不同的剧本走向,关键就在于这个孩子对自己人生脚本的觉察程度,这个觉察包括我知道我可能的脚本、我知道脚本可能会如何上演以及我知道做点什么或许可以改变脚本。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内容。 02.典型脚本有哪些? 凡事都有典型,就好比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基本都会引用能够揭示本质、有说服力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人生脚本也是如此,大千世界,脚本也有千万种,但我们依然可以总结出一些典型脚本。现在,我们就来看看。 在开始讲解典型脚本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作者在书中提到,输家脚本的人被称作“青蛙”,而赢家脚本的人则被称作“王子”或“公主”。 与童话故事不同的地方在于,人生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输赢,但从脚本区分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大致将脚本分为赢家、非赢家、输家。所谓赢家指的是“成功实现计划的人”,而输家指的是“没有实现计划的人”。 要了解脚本,我们首先要确定它是赢家脚本,非赢家脚本,还是输家脚本。确定的方式很简单,通过一个典型话术就可以简单区分,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假设现在你在工作或者生活中被发现犯了一个错误,别人指出了这个错误,告诉你“你这样做是有问题的”,你会如何回应? 在典型脚本中,赢家通常会说“这次我的确做错了,但下不为例”,或者是“我确实是失误了,但我现在知道了正确的做法”。而输家通常会说“要是我没有做那件事,就不会这样了”,或者说“是的,但是我已经尽力了”。非赢家则相对佛系,他们的目标原本就不是赢而是保持平局,所以他们通常会说“没错,不过我至少已经努力了”或者是说“好在我还来得及修改,不至于错得太离谱”。 也就是说,在赢家的脚本中,他们习惯了暗示自己“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即使当下他们并没有实际的方案,但他们有一定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目标。而在输家的脚本中,他们并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但又会克制不住地假设如果赢了要做什么。 换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赢家之所以可以被称作赢家,关键在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比较高。与自信不同,自我效能不是单纯地对自己肯定,觉得自己很好、很强、很厉害,它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评估,也就是相信自己拥有应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类人,往往也成长在“肯定的环境”之中,父母对他们的控制较弱,给予他们更多实践和感受自己能力的机会。所以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也就显得更有计划、更从容。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可以进行一定的自我觉察或他人识别,来判断个体最基础的脚本。 03.人生如戏,脚本是如何上演的? 在了解了典型脚本之后,我们就需要知道这些脚本究竟是如何上演的。 我们都知道,一部戏剧,除了要有演员之外,还需要一个关键,那就是时间轴。在人生脚本中,也是一样。因为无论是什么定位的脚本,它的本质都是一个“时间”使用的概念。这么讲或许有点抽象,我们换成时间类的动词来感受一下。根据人生脚本上演的状况,可以分为:永不的脚本、总是的脚本、直到的脚本、之后的脚本等等。 我们先来看一下“永不”和“直到”这两个常见脚本具体是指什么意思。 要理解“永不的脚本”的意思,可以想想看你身边有没有十分憎恨自己的父母的人,他们或许是在青春期被粗暴地对待过,或许是从小被父母忽视,因此他们常常说“我永远不会原谅他们的”。同时,对于关系,他们的包容度也比较差,一旦有人忽略或像当初的父母那样冷漠地对待他们,他们往往就会说“我不会联系你了,永远不”,或者是“不要再出现在我面前,永远别”。 “直到的脚本”,在女生中比较常见,最常见的是在传统家庭长大的女孩。他们的父母会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强调“贞洁”的重要性,并且告诫自己的女儿不要轻易和别人发生关系。通常情况下,很多女孩因为经验不足,就会在父母的影响下觉得“性是可怕的”,也会常常说“直到我结婚,我才愿意和对方发生关系”。 父母为孩子预先设置的版本中,“直到”脚本是最常见也最明显的。回忆一下,你小时候爸妈是不是会经常对你说“直到上大学你才能谈恋爱” “直到你离开这个家,否则你都得听我们的” 。我们对一系列这样的话语的遵循或者反抗,实际上都是脚本在上演。 脚本的上演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刚刚我们讲到的以时间为指向的“时间轴”因素,第二个就是行为的巩固。那什么是行为的巩固呢? 前面我们提到了脚本的几个关键期,在这些时期,我们都会对脚本有一个评估,可能你没有察觉到,但你的身体、行为会帮助你记得。 “一再”脚本就是这种由于行为、感受巩固而运作的典型。我们的身边不免有一些这样的女孩子,她们总是比其他人更容易遇到“糟糕的伴侣”,似乎每一段亲密关系都呈现出类似的缺陷,比如每次交往的恋人样子都很相似,而每次分手的原因也很像,而且结局往往都是悲剧收场,她们也会不断强调说我绝不会再爱上这样的人,但却一再掉进相似的亲密关系陷阱。 为什么会这样呢?你如果观察这类女孩子,你就会发现她们的“一再反复”源于对某种缺失的补偿,也就是对某种得到的巩固。总是爱上渣男的女孩子,她们往往在童年时期缺少了父亲的关爱,所以她们成年后追逐的恋人往往是带有“理想中的父亲”的样子的,比如体贴、温柔、宽容等等。具有这种特性的男性会让她们觉得有补偿感,所以更容易吸引她们,但这一类被她们爱上的人,又更容易是滥情的、犹豫不决的,所以爱上渣男这样的糟糕恋情会“一再”的重复。 也就是说,我们脚本的运作取决于我们的选择,而我们的选择常常会受到潜意识中脚本定位的影响。 04.脚本的产生如何成为可能? 现在我们了解了脚本究竟是如何上演的,那么脚本的产生是如何成为可能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作者认为,只有人们不知道自己正在对自己和他人做什么,脚本才能成为可能。听起来有点不好理解是不是?突然觉得和前面我们讲到的东西都反了是不是? 不是的,实际上作者想表达的就是脚本的产生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自己觉察得不够,没有去追求自我,所以才会麻木、机械地按照脚本的预设生活。而不依照脚本而活的话,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者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脚本。 还记得我们讲过的脚本草案吗?以及我们刚刚提到的对脚本的觉察,这两者,其实都属于我们脚本产生和运作的基础。 主持人马东老师在接受一次采访时曾说,他的人生底色可能是悲凉的。这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词,人生底色。脚本其实也有底色的,如果说草案是脚本的最初模板,那么脚本的底色则是人生选择的某种走向。 我们都知道,心理暗示常常具有很强的力量,在心理学中,我们把这个称作“自我实现预言”,也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顾名思义,如果我们内心对自己有一个足够的暗示,那么我们的选择、行为也会趋向于这个暗示。举一个例子,当一个男生认为“撒娇是女性化”的,他就会暗示自己“男人必须强”,因此他在亲密关系中也会尽量保持酷酷的形象;同样的,如果一个女生认为撒娇是“作”,那么她就会暗示自己“我不要当小女生”,那么她在亲密关系中就会刻意维持“大女人”的样子。 脚本的产生也是如此,一开始是父母对我们的暗示,包括童年时期的指令、教育、抚养方式;慢慢变成是周围其他人对我们的定位、期待;最后是我们给自己的人设。比如小的时候,常常被吼“不准哭”的孩子,和被安抚说“乖,哭哭就好了”的孩子,长大后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前者的脚本底色是“我不可以脆弱,哭泣是被嫌弃的”,后者的脚本底色是“我可以展示我的脆弱,因为被爱”。 区别一目了然,之所以会产生脚本,是因为我们在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里,慢慢形成了固定的行为模式,而这种模式也会有所延续。 05.知识要点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学习了典型的脚本,了解了常见脚本的类型和大概状态;我们还学习了脚本运作的条件,分别是时间轴和行为的巩固;进一步地,我们学习了是什么样的可能致使这些脚本得以产生,作者告诉我们是脚本草案以及我们对脚本的觉察。 明天,我们会进行第四部分的学习,来了解如何才能掌握我们的人生脚本。恭喜你今天又进步了一点点。 关键词:赢家脚本、输家脚本、时间轴、自我暗示、脚本底色 思考与讨论:在你的人生脚本中,关于亲密关系的这个章节,是如何运作的?它们内在的联系性如何?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