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偷走了你的自信?

2019-07-31 10:30:49 松果小编
影响自信的因素有许多,大致归结起来有这么几点:性格遗传、原生家庭、社会环境因素。 先来看看性格遗传。主流观点一直认为,我们的性格、成就、喜好等等是由家庭环境、教育等后天因素决定的,这样的观点不仅长期主宰着心理学界,甚至对整个人类社会都有着压倒性的影响力。然而,1979年的一项实验却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不是后天的环境和培养,而是与生俱来的基因。这个实验的结果在整个心理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它对传统的“环境决定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基因被证明与我们的性格和表现存在直接关联,这个实验的结果也被进一步地证实。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美国心理学家鲍查德和莱肯以56对出生开始就因为种种原因被分开养育、现在已经成年的同卵双胞胎作为被试,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周的、全面的心理测验和生理测量,测试内容几乎涵盖能想到的每一个维度,包括人格测验、宗教态度、智力测验 职业选择等,并最终将他们测试结果的相似性与从小就共同生长的同卵双胞胎进行比较。比较发现,从小就被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和从小共同成长的同卵双胞胎之间相似度极高,也就是说,分开养育这一成长环境的变化,并未造成如我们想象中那样大的差异。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把一切都赖给“基因”、心安理得地怂下去呢?当然不是。这个研究只是证明基因的作用,并非否定后天环境对我们的影响,相反它还对环境的影响有相当的肯定和明确——研究的后续部分表明,即便是受先天因素影响最大的“智力”,后天环境的影响依然占据近40%的比重。所以,当我们先天的性格遗传不利于自信提高时,我们更应该努力去抓住后天的那部分影响力,扭转自己的人生轨迹。 再来看看原生家庭。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凡略懂一些心理学知识的人,都对此有一定的了解,这也侧面印证了它对我们人生影响的巨大。所谓原生家庭,是和新生家庭相对的概念,是指生活于父母的家庭,儿女还未组成新生家庭,这样的家庭便是原生家庭。由此可见,原生家庭的影响,几乎可以认为是父母的影响。 在自信的方面,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最大的影响我认为在于三点:孤独时的陪伴,成功时的鼓励,犯错时的宽容。我们一个个来说。 孤独时的陪伴,主要是在早期的亲子关系中,父母是否能够对孩子的需要给予及时、恰当的回应。比如,孩子饿了,要喝奶,在婴儿床上哇哇大哭,此时如果父母一直不理不睬,任由其哭泣,在他的心中就会逐渐形成“这个世界并不友好”的认知,甚至形成创伤,以至于其人格特质变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在今后恐惧于对世界的接触和探索。 成功时的鼓励,就是在我们取得成就时,父母是否能够及时给予肯定和恰当的赞许,哪怕这个成就在父母看来非常不值一提。比如,你在一次考试中拼尽全力考到了95分,这个成绩比自己上一次要有长足的进步,而当你兴高采烈地告诉父母时,只换来一句“这算什么,以前我次次100分”。那种失落和打击是不言而喻的。这种不恰当的反馈方式会极大剥夺成就感获取的机会,遏制自信心的养成。 犯错时的宽容,就是在我们不小心犯了错误、战战兢兢不知所措时,父母是否能给与足够的包容与安慰。比如,你在家里不小心打破了一个饭碗,父母怒不可遏,把你骂了个狗血喷头、一无是处。仅打破一个碗就换来全方位的批判与否定,这很容易就会在认知系统中形成负面的、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自我评价。当然,犯了错当然要改,无原则无底线的宽容是错误的,但必须要针对不同的错误性质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这也才能恰到好处地利用犯错带来的挫败感、更好地磨砺心智。 最后是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可以有很多方面,比如学校、公司单位、社交场合等等。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压力因素,当我们的应对能力无法跟上压力的增长、过多体验到挫败感,就很容易会对自信心造成打击。 比如,在学校里,你努力想要和同学们搞好关系,但你渐渐发现大家都不乐意和你一起玩,这种“想要做得更好但结果却越来越糟”的压力会让你感到沮丧、自我怀疑和否定;再比如,你到公司上班,发现周围的女同事一个个都打扮得光鲜亮丽,都在讨论名牌包包、高级化妆品,再看看无力消费这些、“朴素”的自己,难免会在“比较”的压力下自惭形秽,渐渐自卑起来。 当客观压力的确大到超出想象时,换一个环境会是不错的办法。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很少有机会面临这样的情况——直接让我去当宇航员,我肯定无法胜任、压力山大,但这几乎不可能。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压力都是可以承受的,只不过你的不自信限制了你的应对能力罢了。 自卑的形成通常不在一朝一夕,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如果能够积极寻求心理咨询的专业帮助,重新收获一个自信的人生并非什么难事。 就看你是否愿意为之付出了。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