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如何避开强迫思维的误区

2019-07-30 20:06:57 松果小编
前面讲过,强迫思维就是“小痞子”,面对“杀人犯”或者“小痞子”,可以选择的态度有三种,第一种来硬的,与它对抗,骂它或者打它,把它赶走;第二种来软的,尽量躲着,实在躲不了就投降;第三种既不来硬的,也不来软的,既不和它斗,也不躲避或者投降,坚持不搭理它,看看它能缠你多久。这三种方式中的只有第三种才能让“小痞子”远离你,前两种都是误区,只适合用来对待“杀人犯”,如果用它们来对待“小痞子”,就正好中了圈套,因为第一种你排斥它和它斗,看起来好像不怕它,但这个胆大只是假象而已,“小痞子”一眼就看穿了真相,就会感觉是怕它,要不然为什么反应这么大,所以,越排斥越赶它走它就越不走,这样是摆脱不了它的。第二种方式向它投降,让它牵着鼻子走,其实这样也不行,它不会因为顺从而放过你,它会一直的控制你,这也是症状挥之不去的原因。采用第三种方法,如果每次来干扰你,你都不理他,对它视而不见,继续做你手头的事情,这样出现一两次,你不理它,它当然会继续出现,次数多了,你还是不理它,慢慢的它就会感觉很无趣,被冷落,出现的频率和每次出现的时间都会慢慢减少,对你的干扰就会越来越少,这个才是让“小痞子”离开的正确方式。在现实中,自己受到小痞子干扰的时候,坚持不搭理它,它就会慢慢的离去,对待强迫思维也需要这样一种态度,但实际上,我们在对待强迫思维的时候,常常也会同对待“小痞子”一样容易陷入误区。 强迫思维误区的具体表现 误区一表现在怕强迫思维的出现,所以极力的排斥它,把它赶走,如一些可怕的或你认为的不合理的想法,你不想让他冒出来,结果却冒得越来越频繁,或者某种感觉你越不想关注它,但会更加关注,这种误区常会出现在比如说余光强迫,越是怕关注余光,就会越关注,念头和画面强迫,越是怕它们冒出来,就会冒得越厉害,关注异性敏感部位强迫,就是你越怕自己关注就会越关注,还有注意力集中强迫,越想集中越无法集中,还有社交恐惧,越怕紧张就越紧张,还有失控恐惧、靶器官强迫等等。第二个误区的常见表现是被强迫思维追着跑,或者牵着走,比如分析、推理各种可能性,总是想到最坏的后果,毫无根据、毫无限度的想像、假设,越想越可怕,检测、核实、尝试、感受等等,结果仍然摆脱不了怕“万一”,分析来分析去,为自己的“怕”找借口,这种误区在大多数强迫症、恐怖症里都很常见。以一个口水强迫症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两个误区的表现,一个高一的男生,有一次同学们在拿大便开玩笑,这个时候,他自己恰好咽了一次口水,一刹那,他就觉得自己很糟糕,怎么能想到大便的时候咽口水呢?结果烦恼就来了,开始的时候,他怕自己想到大便的时候咽口水,到后来,只关注咽口水,总想把这个关注感给解决了,结果越怕关注越关注,越关注口水出的越多,怎么也摆脱不了这个不良循环,他的这种对口水的排斥感以及对口水关注的排斥感,都属于误区一,也就是对偶尔跳出来的“小痞子”或者是人人偶尔都会有的担心过于排斥,结果他就陷入了越排斥,干扰越严重的怪圈。后来,随着口水强迫的加剧,他开始怕别人关注自己咽口水的行为,怕自己讲话的时候含着口水会口吃不清,对别人的表情极其敏感,别人的一举一动都能和自己的口水联系起来,怀疑他们是对自己咽口水行为的回应,因此,每次讲话都会异常紧张和尴尬,后来他就出现了躲避公共场合活动的行为,他这种对自己咽口水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得这种毫无根据和限度的推测,就属于误区二,就是越想越可怕,当然,他逃避公共场合的行为,也是误区二,也就是说,让“怕”牵着鼻子走,越投降陷得越深,越无法自拔。无论误区一还是误区二,最后导致的共同结果除了思维上的痛苦之外,行为上往往表现为不求上进或者破罐子破摔,比如不上学、不上班、不和人接触等等逃避行行,这类逃避行为,虽然算不上强迫行为,但是也是战胜强迫的大敌,如果你逃避了,想取得改进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越怕某些念头出来,这些念头就出来的越厉害呢? 这是因为大家都没有意识到人类的思维并不是受个人的绝对控制,比如,如果现在和你说:接下来的几秒钟你脑子里绝对不要出现一只白色的、红眼睛、长耳朵的毛茸茸的小白兔,你会怎么样?一定会冒出所描述的小白兔的形象对不对?,而且描述得越详细会出现得越具体,所以,简单的说,如果你越想控制自己脑子里一定不能出现什么,或者一定不能注意什么,就越容易出现或者去注意。关于思维,还有一个大家没有意识到的重要的点是行为可以有好坏之分,而思维没有。你可以说抢银行这个行为是错的,但不能说想抢银行的这个念头错了,人的思维千变万化,自由的思维,正是我们创造力的源泉,所以说,没有所谓的坏念头,大家平时担心在意的所谓的坏念头,比如与“性”、攻击、死亡等等有关的念头,往往都是人的本能的一部分,对我们的生存有很大的正面作用。如果你强行的要把念头区分为好坏,只允许好的念头冒出来,而不允许坏的念头冒出来,那就相当于用你的理智强行去压制你的本能,那怎么可能压制的住呢?只能引起本能的更大的反抗。那怎么办?难道就任由各种所谓的乱糟糟的思维一直充斥着我们的大脑了吗?其实也不是,思维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可疏不可堵,虽然思维不能被绝对控制,但可以被适度引导,这样不要过分的压制它,把这些作为人的一部分,允许它适度的出现,不在乎、不压制,随它去,它慢慢的就不会过于纠缠你。和思维一样,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身体的感觉等,也是无法绝对控制的,不能说,一个人恐惧、伤心是错的,或者说注意力关注到其它地方是错了,还有说我感觉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这种感觉和注意是错了,其实这些都没有对错之分,是人的本能,我们对它不能那么的排斥,否则,就会很容易陷入误区。 面对强迫思维,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陷入误区呢? 这里总结为八个字:视而不见,少想多做。“视而不见”的这个“视”是说看到这个强迫思维出来了,“不见”就是我不跟它多纠缠,既不排斥也不屈从,“少想”和“视而不见”说得是一个意思,就是少想少关注强迫思维,多关注正常的事情,“多做”指的是多做正常的事情,也就是说,强迫思维来了以后,无论他如何干扰我,只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一切与强迫思维无关的非逃避性的事情,如工作、学习、娱乐聊天等,只要能够淡化对强迫思维的关注,能够将病态的注意力转移的事情都能做,正常事情都可以被用来作为“视而不见”转移注意力的手段,该看电视看电视,该看书看书,该出去玩儿出去玩儿,而不是把该做的这些事情放在一边,和“怕”字纠缠不清,通过做将对病态的关注转移到对正常事情的关注上,是为了更好的做到“视而不见”,一句话,爱咋想咋想,该干嘛干嘛,这样“视而不见”和“少想多做”才能相得益彰。需要注意的是,“少想”并不是不想,而是尽量不要和病态想像多纠缠,不排斥也不屈从,其中更重要的是“做”,通过“做”才能逐步淡化强迫思维,一个人的注意力总量是有限的,对正常事物的关注和对“怕”字的关注就像拔河一样,都试图吸引你的注意力,在更多的关注正常事情的时候,对“怕”字的关注就会慢慢减少,要不然,没有事情做的时候注意力就很容易被“怕”字这个“小痞子”所占据,所以,“视而不见,少想多做”这八个字中,“视而不见,少想”这六个字,是从面对强迫思维的角度考虑的,也就是从该如何对待强迫思维这个角度考虑,“多做”这两个字,是从如何调整行为的角度考虑,从怎么样多做非强迫的正常行为,减少强迫行为,从而有利于淡化强迫思维这个角度考虑。简单来说,就是对强迫思维要“视而不见”,既来之则安之,不硬斗也不屈从,就是不搭理它,也不回避它,愿意来就来,愿意走就走。对强迫行为如果是误区一这种不自主的行为,既然不由自主,那就随它去,就当强迫思维一样处理,爱出现就出现,不搭理它,如果是误区二的行为,比如一些强迫行为或者逃避行为要坚决抵制,不屈从不逃避,坚持做正常的事情。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