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心理

2020-03-20 17:40:07 松果小编
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你的语言也在反向塑造你的思维。 一件事情发生了,是我们如何看待、描述这件事决定了我们的情绪,而不是这件事本身。 这就是著名的ABC理论:A(事件)  B ( 信念、想法) C(结果、反应、情绪)。A是永远客观的,同样的A , 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由于解释风格B的不同,会有不同的C出现。 有个小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草帽,二女儿卖雨伞(事件A),老太太成天愁眉苦脸的(情绪C1),一位邻居问她:“老人家,你每天都在为什么而发愁呢?”  老太说:“唉,太下雨天担心大女儿的遮阳草帽卖不出去,等天晴了,我又担心二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想法B1, 解释风格悲观),你说我能不发愁吗? 邻居听后说,“一到下雨天,您二女儿的雨伞就卖得特别好;天一晴,您大女儿的店里就顾客盈门了(想法B2,解释风格乐观) ,  晴雨皆欢喜,真让人羡慕呀!(情绪C2)” 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你决定用哪种解释风格的那一刻开始的,人是语言动物,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产生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所以:能伤害到你的,从来都是你自己,外在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伤害你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