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挺好》看为什么不被偏爱的孩子反而更孝顺
2019-05-31 20:55:35
松果小编
最近大火的《都挺好》,我觉得编剧一定学过心理学,剧中的几个主线人物的关系都非常有心理学味道,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手足关系的各种失衡是这部剧所有故事情节的发展主线。
妈妈偏爱老二,让女主苏明玉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毫无存在感和被重视的感觉。《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女士说:人的一生都在寻找两种感觉,一种是归属感,另一种是价值感。苏明玉从妈妈那里没有得到任何归属感和价值感,但当妈妈去世时,苏明玉却是出了全部的丧葬费用且要接父亲同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苏明玉这种不被偏爱的孩子反而不是最不孝的呢?
从心理学分析,越是幼年童年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和爱的孩子,他们:
[1]终其一生都在试图去找回这种缺失的爱和关注,找回的方式可能就是不断讨好父母。有些留守儿童从小跟着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几次,但他们内心最渴望的还是跟着父母一起生活。《人类简史》说对父母的依恋和渴望来自于我们的基因,因为在远古时代没有父母眷顾的孩子是活不下去的。要想活下去就得紧紧依恋父母,这个生存信条被我们的祖先写进DNA并一代一代传递下来。
[2]试图用自己的爱唤回父母的爱的同时,在潜意识深处,他们也在不断的证明父母当年选错了,自己才是那个值得爱的孩子。在证明我才是那个值得爱的孩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价值感!
那些不被偏爱的孩子,不管出于上述哪种原因,都在试图通过向父母不断付出而实现自我疗愈。有的人实现了疗愈,有的人则在恨与爱之间盘旋痛苦。
那个被偏爱的孩子就幸福吗?苏明成被放出来后说了一句话:“我妈不在了,你们都欺负我,要是我妈在绝不会让我受这样的委屈!”,如果不看电视剧我会认为说这话的是个孩子,而不是30几的成年人。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因为缺少在真实的世界里的学习,所以当他们一旦开始独立面对社会的时候,往往是非常难以适应的。
一个从小没有机会接触这个世界的真实的成年人,突然要去适应这个世界的真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某种程度上,溺爱也是一种伤害,一种甜蜜的虐待。在《都挺好》这场父母偏爱与偏不爱的关系中,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获益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