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善于教,更要善于导
2019-05-19 15:57:23
松果小编
要善于教,更要善于导
当老师的大多都有这经历,孩子不愿自己教,即使你是名师。孩子做作业,不少孩子不愿家长辅导。家长说了多少遍的话,孩子好像一句话也没听进去。对于这些奇怪的现象,我一直在关注,一直在思考背后的原因。
老师和家长在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下,想的办法可行吗?即使了解了,你帮他想的办法,可行吗?
有句话叫"站着说话不腰疼”,"病不到谁身上,谁不知道疼”。我最近看了好几例医生得癌症的例子。当时自己想的自认为多么好的措施,真用到自己身上时,才发现是多么的可笑和不实用。原因就是因为病不在医生身上,医生不了解病人的痛苦感受。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老师,家长身上。
老师和家长其实一直在研究如何教,如何更好的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和孩子。这些想法是对的。但我们多数人都犯了一个重要的错误,把我们教育的对象当成了一个容器,认为我只要往里倒就好了。或者说,我们更善长于说教。
但并不是每次都有用,好像多数情况下无效的多。
以前经常听不少家长说,孩子不听话,我就问他们:如果孩子真如你所说,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你感觉会怎么样?家长们突然发现了,如果孩子真这样了,可真是个大问题。
孩子接受一个建议总有一个过程,适合他的或者是他需要的他会很快接受,不适合他的,或暂时不被需要的,孩子可能要表现出抗拒,这些都是正常的。
我们多数人都有说的冲动,主动向别人介绍经验,在传授经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成就感。其实,聊天让别人感觉更好的是,让他多说,你多听。别人满足了他要说的冲动,成就感,快乐感,放松感油然而生。下次,他还会愿意和你聊。
其实,我们多数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也是研究自已的问题的专家。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没有主动的去想办法。因此,我们帮一个人时,更重要的是激发起他自己想办法的信心和热情。好多时候,不是没办法而是下不了决心。
绕了大半天,再绕回来。善于教,是在于教育对象毫无经验的时候,这时候需要手把手的教。一旦他有一定经验后,恰当的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就象一个孩子学走路,刚开始需要你扶,当他差不多会走时,你大胆放开手是必须的。摔倒,撞东西都是必须的。如果你一直不撒手,何时才能走的好。
所以多数情况下,当孩子向我们求助时,要先了解他需要我们的教还是引导。如果他己经有基础了,就不要教了,要改为导。因为他碰到的问题,可能就是某一个小方面的问题,引导他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最好。这样次数多了,就培养了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孩子没向我们求助,我们主动提供帮助,可能就会出现自作多情,碰一鼻子灰的情况。
总之好孩子都是导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想通了以上情况,我再找孩子谈话时,我让他们先谈自己的问题和打算,发现我们当好听众,适当的点拨,谈下来一点也不累。并且发现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问题,想的办法也都出乎我的意料的好,也都很符合自己的特点。
我不禁又想起来心理咨询的定义,是协助求助者自己解决问题。不是教导而是重在启发和引导,最终培养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