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不等于否定现在的自己
2019-04-14 22:14:46
松果小编
反思,绝不等于自我批判。
什么是反思?
先来看看大部分人的改变策略,先是立一个flag:“我决定,明天开始减肥!明天开始每周读一本书!学英语!健身!写作!”
坚持了两天,发现好难,然后说:“我没有时间,我意志力太薄弱了,我有拖延症。”等等借口,作罢,一直到下次又被身边的某个朋友、某个公众号或者某件打击的事情刺激到,再这样来一轮。
多少人陷在这样的死循环里面,不能持久、甚至迟迟无法开始。
这里的根源,就是把改变的过程想得太笼统了,根本没有静下心来仔细看看问题在哪里。
很多时候,问题不是表面上看上去的“缺乏意志力”那么简单。
或许,提前准备好运动的装备,去健身的次数就能大大提升;建一个自己的英语群,每天往里面扔一句话,坚持学习的动力就会大大提升;睡前拉拉筋、看会儿书,早起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反思,就是通过复盘一件事情,从细微的地方去分析问题在哪里,如何去改进。
这就好像是一个实验过程,试试改改这里,不行再改改那里,看第二天结果如何。
02
反思的心态
反思的心态有这么几个:
改变是漫长的,永远不期待突然的脱胎换骨;
觉得自己可以迅速改变的,都太高傲了。
尤其是,觉得自己在某一方面还可以,就觉得什么事情都能很轻易地做成。
我自己也会犯这个毛病,觉得自己英语学得还不错,那学其他的语言不是小菜一碟?结果法语学了好多年,还是半吊子。我已经忘记了自己当年也是从懵懂无知、上口译课的时候被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秒杀的菜鸟成长起来的了。
改变,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花了那么多年的时间长成今天这样,很多的习惯、模式,都特别顽固。
我们的身体里,住着不止一个自己,改变,相当于去跟另外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还特别固执的人谈判、讨价还价、想方设法说服对方,这不是一两天的功夫,就能搞定的。
接受这个过程就是会有挫败、反复,这不是自己太弱了,而是改变本身就是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们无法改变自然规律。
我在迟到这件事情上,挫败感就超级强,总是手忙脚乱出门,刚好了没几次,又会故态复萌。虽然不至于导致什么严重问题,但是每次都把自己搞得很狼狈。
后来,我看到曾国藩日记里面写到他改自己的很多毛病,也是反反复复,比如戒烟这件事,每次都是高调地昭告天下,忍了几个月又忍无可忍。好多年以后,他才成功戒掉。
如果连他这样的贤人也无法说到立即就做到,我等凡人,就更不必苛责自己了吧!
但是,不苛责并不意味着放弃,哪怕是退步了,也要继续反思,某一天,各种机缘成熟以后,障碍自然就通了。
虽然每天的变化很微小,但是每天都一定有进步,只有看到小的进步才会有大的进步;
写反思日记,我建议先写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哪怕这一天过得糟糕透了,也总能找到做得不错的地方,比如至少坚持写日记反思了;虽然书没有看完一章,但是也翻了两页;早上迟到了,但是至少提前准备了第二天的衣服;英语没有坚持学新的东西,但是复习了一下昨天的内容;等等
这些细小的进步,一定要记录下来,它们就像是小小的台阶,虽然看不出有什么大的变化,可是累积多了,自己会越来越有信心。
写完进步,然后再去看有没有改进的空间。
不要很笼统地写:我要更加自律;而要写很具体的行动方式。
比如,我的东西总是堆得很乱,那么我就记录:早上起来试着花五分钟收拾一下,五分钟就可以,哪怕叠个被子、收一下衣服。
冥想习惯养成,也反复做了很多微调:冥想的地方(对比起来,瑜伽垫上的效果是最好的,比在床上和坐在椅子上效果都好)、需不需要音频(没有音频对我来说是最好的,可以很直接地跟内在链接)、多长时间(三十分钟是最好的,可以坚持,第二天精神和情绪都会很好)。
一直到,每一个细节,都调整到让自己很舒服的状态,这样执行起来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要求自己做得十全十美,只要有一个x变量,y就会改变。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的,做到了x,就会觉得x+1,好像也不是很难嘛。把自己当作小动物一样训练,往往会有很好的效果。毕竟,人的大脑的大部分都是很原始的,我们需要被训练。
鼓励比批评管用的多。
反思的心态,应该是友善的、柔和的,不管你有多么想批判自己,请一定要克制住,要像春风化雨、亲爱的鞠萍姐姐那样对自己说话。
人都是越夸越来劲,这是人的天性。
“亲爱的,今天你发了一篇文章,效率非常高,你真的好棒啊!”
“今天看了三页书,我太了不起了吧!”
“今天走了一万步,好厉害好厉害!”
不要觉得肉麻,你的大脑喜欢这样被哄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