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初》第三期——改变的秘密

2020-01-12 10:16:56 松果小编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前些日子她再一次找到我向我倾诉,“今年年初,我辞去了毕业以来的第三份工作,我为什么总是这么倒霉?我都怕自己会变成你的灾星。 最近的工作不是太多,可是我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工作没意思,这不是我想要的。 半年都过去了,老板既不跟我签订合同,也没有讲清楚提成是多少,下班后还会有很多琐碎的工作需要处理,手机必须二十四小时开机,如果我不及时回应处理第二天就会一团糟,老板也会向我摆脸色。 你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呢?现在想想如果当初坚持留在第一家公司,也许就不会这样了。要不是第一家公司的经理对我有成见,总是看我不顺眼找我麻烦,我本来能够在第一家做的不错,工资也比现在多还稳定。你看,第二家公司也是,公司不大,业务也很少不见起色,还要经常跟老板去听那些像传销一样的业务拓展课。你说在这样的公司怎么待下去呢?如今这一家公司怕是也呆不下去了,我不知道以后该做什么工作了,总是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工作,我真想嫁给一个有钱的男人,在家享福。可惜啊,我就是这么倒霉,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听了这段自述,你会发现主人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怎么这么倒霉?”亦或是“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这样的话。而这种命运就像魔爪一样紧紧的抓住她,让她的生活时常陷入窘境,而这种处境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自己一手造就的。 你对自己的经历如何解读事实上决定了这件事情对你的意义,当这种解读发生的次数增加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这种解读的习惯,进而在之后的事件中成为主旋律。 陈述者将生活中发生的坏事解读为外在的不确定的命运,而非自己某些能力上的欠缺,虽然她也承认自己在人际沟通,目标选择和职业定位上做的还不够好,但是这种意识层面的认知并不会改变“倒霉”的局面。当困难再次发生,这种来自“命运的诅咒”就会再次应验,使得她不自觉的将自己丢进霉运的怪圈里。 说是她总倒霉倒不如说是她在找霉运,因为“倒霉”是她潜意识里对自我的认知:我就是倒霉的,如果走运便违背了这种自证的预言。虽然没人愿意倒霉,可在潜意识里她却认为,我就该倒霉。而在生活中,你会从别人的话语中找到这种自我实现的预言,那些对方经常重复说的话,就是他的自我实现的预言,而遭遇只是这种潜意识的结果而非原因。 关系命运的轮回 在关系里同样存在着这种预言。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弗洛伊德认为在三岁前,孩子同父母的关系模式就会渐渐成为他/她长大后同其他人互动的关系模式,中国的曾奇峰将这个年龄扩展到六岁。 在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上,他提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女子年近四十,离过三次婚,而这三次婚姻中都因为同样的原因——家暴。从此之后,她便决心不再相信男人,认为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可是近些日子,一直追求着她的一个男人再次走进了他的生活。这名男子对她爱慕许久,不过直到得知她离婚才再次主动追求她。在朋友眼里,这名男子别说打女人了,就连同女人争吵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所以,这个女子决定同他走进婚姻。可是命运就像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游戏,结婚后的第二个星期,这个女子又被打了,她躺在医院叫来了一群朋友和丈夫,准备好好的批斗丈夫一番。 可不巧其中有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也在场,她没有加入批判的队伍而是问起男人具体的经过。男人开始诉说,一开始也就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男人也并没想继续吵下去,可是这时候女人突然说道“你是不是想打我?就像×××(女子的父亲)打我妈一样。 你打呀!你打呀!不打不是男人!”这句话一出来,丈夫顿时脑子一片空白,等到回过神来,妻子已经被打翻在地,嘴角流血。 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原生家庭里的关系模式会成为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重复这种关系,因为这种与人相处的模式已经成为了他/她性格的一部分,而对于当事人却很难察觉。 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样的,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经常吵架,而我却很害怕。每当他们争吵,我便躲到另外一个房间,当我放学走到家门口的时候,都会在门口徘徊,不敢进家门,因为我怕见到父母后他们告诉我他们离婚了,害怕我被他们抛弃。 所以在成人后也非常害怕与别人争辩,同时也总是处理不好亲密关系。比如当朋友表达出生气的情绪时,我就会有意讨好对方或者避开这种情景。 当交到新朋友的时候,一旦关系进一步发展,我便开始焦虑,生怕他知道我身上会有一些习惯让对方厌烦,于是我便在这个时候有意疏远对方。而这些都是在我学习心理学之前从未意识到的。 当然我身边也会有积极命运的朋友。其中有一个高中同学,在高中时他就成绩优异,人人都很喜欢他,但他也不会刻意迎合别人,脸上总是带着笑容,每天都乐呵呵,感到开心就放声大笑,感到生气也会摔书本争吵。 后来才得知,他的父母都受过很好的高等教育,工作也很不错。对于我的这个同学也是经常抱以开放的态度,父母恩爱和睦。与他交往,你不会感到那种好学生的孤傲,而会被他的开朗阳光所感染。他的网名也预示着这样的命运——“天悦小霄笑”,他的名字里有个“霄”字,这正是他的关系命运的预言。如今他也正在英国留学念研究生。 改变始于体验终于爱 我们同这个世界互动时,得到最多的是知识和道理,而难以获得的是对这些知识和道理的体验。这样,这些道理就只是道理,它们与我们是如此的遥远,即便是经常挂在嘴边也很难去体会。人们总是说道理我都懂,请你不要再讲了。 而这句话要表达的是,道理我都知道,可是我不能体会。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可是有的人在用制造麻烦后无辜可怜的样子表达愤怒和报复,因为他不敢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给对方;有的人开心时却不敢放声大笑,因为她怕引来别人的嫉妒和报复;有的人每当与另一半亲密无间之后就会制造各种麻烦来考验对方,因为在他/她的潜意识里男人/女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我们对自己其实知之甚少,很多时候更无法体验人生中的百般滋味,因为我们把各种情节隐藏起来又通过另一种方式表达。 与此同时,我们又将这种关系模式带给别人特别是自己的爱人,朋友和家人,让彼此都在做着人际关系里的捉迷藏游戏,这,便是命运。命运最可怕的不是未知的不确定而是无法解除的死循环。 当女朋友再次找到我,抱怨起生活中的不如意,随后,她将这种情绪转向了我,开始细数我的缺点。我沉默了许久,想一如往常,笑脸相迎来维护我的美好形象。 不过就在那时,我意识到,我生气了,我甚至不敢向她表达我的愤怒,不敢展现自己糟糕的一面。于是我仰起头看着她的眼镜说:“你不要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我身上,我觉得你说的都是垃圾。” 女朋友愣了一下,她从来没见过我这个样子,也从没想过自己的这些行为背后的动因。那一天,我们讨论了发生在我们之间的问题,讨论了如何共同面对这些困难,最后我们热情相拥,那一刻我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连结和彼此的爱意,我们在那一天都被彼此疗愈了。改变也从此开始了。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