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和佛陀智慧【二】

2018-12-21 09:19:56 松果小编
我们看第二个案例 案主说自己在与外界的关系中感觉自己有精神病了,受不了别人的一点批评,总是崩溃并伴随着极端的情绪,非常的愤怒甚至争吵和摔东西,尤其是面对家人的要求和指责时更是无法控制自己。对外界总觉得别人会伤害自己,看谁都觉得看不起自己,说任何话都想要攻击自己似的。 通过简单的对话,发现案主在自恋这一块儿存在一些障碍。在精神分析的体系中把力比多、攻击力、自恋和关系这四种构成理论体系的重要四点形容成一个车辆的四个车轮。人生在世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纳为在这四个方面出现问题而对症分析。 正常的自恋使我们觉得我们自身是有价值有意义,并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是自恋障碍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太凸显自我,自我被放大以后,觉得自己特别重要,别人都不如我,我是最优秀的,甚至常常把自己幻化为神一般的存在。无所不能,所向披靡。把自己保持在一个巅峰状态。这种巅峰状态因为是内在的一种感觉,甚至有时候就是把自己当神一般,蔑视别人的存在,看哪里都是不顺眼,都觉得别人不如自己。这我们通俗来讲就是自大。于是在现实中有一点小小的打击甚至是别人善意的提醒都视为是对自己的污蔑而强力的排斥和反击。伴随着撕裂的情绪让自己久久无法平静,人际关系非常紧张,自己经常陷于此类境地中无法挣脱。伴随着这种不好的关系体验,进一步内化出都是别人不懂我,别人不好才造成导致了对我的伤害的认知,于是一步步缩小对外界的接触范围,形成一种强有力保护的模型。久而久之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甚至觉得自己有些自闭。这我们通俗来讲就是自卑。 这种巅峰和低谷的剧烈震荡,这种自大和自卑不断剧烈的身份切换让一个人是极度不舒服的。自己也想让自己平和和幸福。虽然自己对自己偶尔会有觉察和体悟感觉这样的状态也许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也在提醒自己是不是自己有精神病(我可以很负责的说这根本就不是精神病)了等等。让自己开始在外界寻求资源和帮助使自己开始改变。 实际上这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当痛苦的情绪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就是进行内在自我觉察的最佳时间点。就是自我成长的临界点。 先说了精神分析对这一现象的分析,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佛家是怎样对这一问题进行开示的。 金刚经讲,佛祖在初定的时候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正德。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内在每一个人都是大彻大悟的佛,只是因为妄想和执着让我们看不清楚何为真相。反而被困于这个世界中无法挣脱。而关于执着也就是我执,是非常大的一种现实强悍认知。在这个我执中,傲慢就是必须要长期修习以断往生的重要功课。所以佛家讲五毒中贪嗔痴慢疑中的这个慢就是轻慢和傲慢心。然后讲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中其中一项就是忍辱,忍辱无法在没有关系的环境中修,只有在有关系的环境中不断修习。 那为什么要去除傲慢心呢?我们再回到佛家讲的很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在这个基础上佛家才讲一切众生皆平等。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内在智慧的启发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既然每一个人都是本自具足,那么当你自己感觉去到一个比自己高的很多的环境中时,你是本自具足你就不会自卑,当你去到一个比自己低很多的环境中,认识到别人是本自具足的你就不会自大。在这种不自卑不自大的精神内守的平稳状态中是非常美好的感觉难道不是吗?我们为了达到这样的一个精神境界就一定要克服自己这个傲慢心,因为有傲慢心当你遇到比你看起来强大的环境时你会自卑,反之你会自大。 不管精神分析还是佛陀智慧都是帮助我们看到我们自己在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界中,而这个精神境界就是我们累积的认知。这种累积的认知在佛家讲是业,在精神分析中就是潜意识。那么我们发现自己潜意识真实的想法也就是佛家讲的业也就是认知障,不断的去颠覆和超越这个认知障碍,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我们的人生会因我们内在的不断提升而更加精彩和富足,喜悦和宁静。我们的提升一定会帮助到我们身边的人的状态的改变,因为能量状态不一样了,你所能影响到的人一定会随着你的能量的提升而悄悄发生正向的改变。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