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

2018-11-26 20:49:30 松果小编

       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的原因,家长都知道吗?       

       很多家长都面临一个难题:随着孩子逐步进入青春期,他们不仅会变得“叛逆”,有时候还会把自己的内心关起来,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是找不到聊天话题,就是没说几句就被孩子嫌弃啰嗦唠叨。难道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吗?当然不是。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变得艰难,我们又该如何做才能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内心世界呢?         青春期孩子,跟爸爸妈妈总会有代沟,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家长的错呢?其实有一点我们应该承认,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也一定会有一对有问题的爸爸妈妈,父母和孩子在青春期时的沟通很容易遇到问题,那么沟通注意技巧是很必要的,反思也很重要。 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的八个理由 

理由1:不关心我内心的想法 

        我有时候真的不知道爸爸妈妈都在想些什么,为什么他们就是不明白我到底需要什么,为什么他们就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我?我为什么要顺着他们规划好的路线走下去?我不是一个傀儡,我也有自己的思想,我也要自己思考,我也会生气。 

理由2:似乎只有大人的事儿才最重要 

      爸爸妈妈似乎对于我的事情不以为然,好像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工作,只关心自己的事情,我们的事情在他们眼里都不值得一提。所以我的烦恼,我的顾虑也没必要跟他们说,说了他们也不会重视我,安慰我,反而会责骂我,嘲笑我。 

理由3:对我提各种要求,自己却都做不到 

      为什么有些事情连爸爸妈妈自己都做不到,却总是要求我一定要做到,我们看到父母犯的错,给他们指出来,还会被误解为顶嘴,他们总会吼叫着教训我们,觉得这就是在教育我们。在他们眼里,好孩子似乎就是要什么都听父母的。 

理由4:没耐心听我的真实想法 

       我根本没法跟爸爸妈妈沟通,他们就像听不懂我的话一样,对于我的意见熟视无睹,总觉得我还小,说出来的话很荒谬,都是借口,都是无理取闹,他们还喜欢独断专权,很多时候不征求我的意见,也从来不听我的解释。 

理由5:跟我“聊天”,话题只有“学习” 

         爸爸妈妈除了给我买衣服穿,买吃的之外,话题永远都是学习,没完没了的问我最近学习咋样,这让我很烦躁。觉得跟他们没法沟通,话不投机。 在家里爸爸妈妈跟我说话,永远开口闭口都是把学习搞好,成绩再高一点,写完作业没,考重点学校…… 

理由6:用冷冰冰的大道理代替心贴心的交流 

       每次我鼓起勇气想跟爸爸妈妈说一说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可是他们听完总是会啰里啰嗦一大堆道理,摆出大人的姿态,居高临下的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我。除非我赞同了他们的观点,才会不再说下去,否则会一直说的不停,直到我不得不接受为止。其实,我需要的是平等的交流,是真实的表达自己。 

理由7:用发火的方式代替平心静气的教育 

       那天刚开完家长会,爸爸回家劈头盖脸狠狠地批评了我。其实,我每次考得不理想,或者在学校里犯了错误,我都已经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了,如果爸爸妈妈可以心平气和的跟我沟通,我一定会改的,谁会不想自己变得很优秀呢? 

理由8:最后,如果我做了父母…… 

       等我长大了做了家长,我一定不会每天都黑着一张脸对我的孩子,我会跟孩子做好朋友,跟他聊天,跟他沟通,让他可以自由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委屈,做一个理解孩子的,可以平等沟通的父母。 这些都是我们孩子最真实的呼声,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是时候好好反思一下,你们真的给到了吗? 

       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做才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走进他们的世界呢? 与孩子沟通的4则技巧 

技巧一: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 

        这个技巧并不仅仅是个人意见,更是太多孩子的呼声。中国的家长们太喜欢做主包办,劳心劳力的结果却往往是不被理解,甚至还要收到埋怨。 

       家长们往往忽视了一点,他们自以为是的替孩子考虑,实质上是一种对孩子选择权利的剥夺,更是一种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最直接的表现。家长因为经验丰富,他们对孩子的“安排”很多时候确实是捷径,可这种未经孩子认可的捷径恰恰不是孩子们需要的,这种需要即是主观的独立性体现,更是孩子客观成长的必要条件。家长说是为孩子好,孩子说家长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家长说学这个今后有前途,孩子却说“不喜欢,没兴趣”。 

       无论是在指导学生选择兴趣爱好也好,选择报考的高中也好,家长一定要记住:“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要交流不要专制,要沟通不要独裁”。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孩子们的想法、看法、做法肯定有不成熟、不准确、不恰当的成分,家长不要俯视,而要平视,要以沟通与协商的方式求同存异。“当我发现他们能尊重我时,我也是会讲理的”。  

技巧二:要承认自己有不如孩子的地方  

         有这样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两位语文老师正在批改初一学生的作业。一位老师说道:“ABS,防抱死系统,这哪对呀?防“爆”也不应该是这个“抱”字呀!”正待与另一位老师老师批判切磋,无意中被我扫了一耳朵,我连忙打断她们:“你们刚才说的是ABS吗?它确实指的是汽车上的防抱死系统,学生写得没错……”随即又简单解释了一下这个系统,两位老师这才恍然大悟,略带惭愧地表示“看来有些知识还真得跟孩子们学了”。 

        跟孩子们学——这是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树立的意识,而且绝不仅仅是体现在“儿子,你教我学学电脑”,“女儿,这DVD怎么看”这样简单的“讨教”上,而是要求我们成年人在与孩子们人格平等的前提下真正承认孩子们的优势与长处。承认在社会疾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某些不适应甚至是落伍;承认我们在教育孩子不犯错、少犯错的同时我们也在不自觉的犯着错误。所以爸爸妈妈在孩子面前虚心一点,只会更加赢得孩子们的信任。现在的孩子接收新鲜事物的速度太快,能力太强。我经常和学生说:我不过是在语文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上比你们先学了一步,多经历了一些。你们以后一定会超过我的,也一定要超过我,只有超过了我才是进步。 

技巧三: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 

       我们一直在提,要和孩子平等对话,平等沟通。家长们想和孩子实现有效沟通。可什么样的的方式是孩子能接受,家长能做到的沟通方式呢?有研究表明,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是最能够体现平等原则的沟通手段。反观现在的家庭沟通方式,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及其所在家庭,效果十分不理想。

       对于这个现象,我也专门做了一些分析: 

      其一,家长与孩子交朋友的目的不明确。说的直白一点,很多家长“屈尊”与孩子交朋友、平等对话的目的,还是要教训孩子,还是要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复制、粘贴到孩子的脑海里。这种完全专制、独裁的指挥棒不得不说也是孩子的悲哀。他们应该有形成自己独有价值观的机会。家长与孩子交朋友,首要目的不是去影响、教育,而是要理解、倾听。其二,固化思维限制了与孩子正确的交流。细节决定成败,同样细节决定沟通效果。沟通是一个细致的不能更细致的教育行为,要细到每一段话,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每一个字。当你要向孩子明确表达赞许或警告的时候,甚至需要注意您每个字的音调。 

        家长们切记,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小就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要记住,孩子的敏感性是天赋,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性尤其强烈。倾听是为了了解孩子的需求,那么在有效倾听后,就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完全照搬家长的方案,家长要有妥协,要有商量,要给彼此余地。 

技巧四:多夸夸孩子,赏识是教育的一部分 

       对孩子的夸奖和赞美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家长本身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明辨是非美丑,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二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实施赏识教育,否则孩子长到十五六岁家长突然一赏识,孩子还真可能由于不习惯而拒绝接受。所以请家长们要充分认识到,赏识教育考验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家长自身。孩子能否做出值得赏识的事,需要家长以正确的价值观加以引导;同时孩子正确的行为能否第一时间得到最及时的赏识,更需要家长的发现和肯定。赏识教育更不能仅仅持续一时,而要长期坚持,行程规律,有惯性。否则会让孩子产生疑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正处于青春期或即将步入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们,对于和孩子的有效沟通,要重视但不要畏难,心中坚定地相信我的孩子是优秀的,现实中积极落实沟通四则技巧,相信孩子与您一定无话不谈。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