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你会夸你的孩子吗?

2018-08-29 19:49:12 松果小编

我们希望孩子学习好懂事听话,可能会给孩子各种夸奖、物质赞赏等,这样做,孩子可能会像你所要求的表现。但当夸奖消失时,孩子就不会继续努力了,而最好的表扬,是肯定孩子的努力。 而不是仅盯着孩子的能力或者是否赢过了别人,否则,会导致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恋自己的能力或者竞争关系上。


1.让孩子相信,能力能通过努力提高

自我能力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固定心态,即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一种是成长心态,是指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努力逐渐提高。 有一个夸奖对孩子影响的实验,实验将分数差不多的孩子分成两组 :第一组孩子得到了智力方面的夸奖:“你真棒,成绩真好。”第二组孩子得到了能力方面的夸奖:“你得了那么好的成绩,一定很努力。” 第一组孩子后来呈现出厌学的表现。这些孩子不愿意挑战更难的问题,因为这会破坏他们很聪明的说法。面对压力,他们选择用自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第二组孩子不会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能力的问题,即便遇到问题,也没有呈现很强的挫败感。因为他们有种信念,可以靠自己努力实现。


2.就事夸事

每个人都喜欢受到称赞和夸奖,但是像“聪明、很棒、很乖”诸如此类的夸奖,只能带给孩子瞬间的满足感。久而久之,可能会破坏孩子的积极主动性,甚至会让孩子表现得故意差一些。 当孩子帮助妈妈做家务后,如果妈妈说他辛苦了,或者说地面打扫得看真干净呀,这样的夸奖会显得更自然的。夸奖孩子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为这件事情所做的努力的结果。 如果只是夸奖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棒”可能会让孩子高兴之余又有些不安。他也许觉得自己还达不到好孩子的标准,或者担心,万一下次达不到这个标准了怎么办?难道就不能是好孩子了吗? 接下来,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一些不端的行为,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内心负担。


赏识教育≠表扬+鼓励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赏识教育绝不是简单的“表扬+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并能以强化孩子的行为,促进孩子的成长发展。 夸奖孩子,除了我们对孩子的夸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听到父母的夸奖后,自己对自己产生的信任。 与其说“你很棒,考试考得这么好”,不如说“我看到你为这次考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与其说“你真乖真懂事”,不如说“谢谢你帮忙打扫了地板,真干净”。 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他的努力得到了尊重和承认。那么,他就会更加看重自己努力的过程,学会面对艰难的任务坚持不懈。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喜欢和欣赏他的努力,也能接受他的局限和不足。 适宜的夸奖,可以让孩子们对自己有一个现实的认识,从而避免受到外界的评价性表扬的压力干扰。这样的孩子,才有追求做自己的勇气和目标,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内心的认可与赞同。


【文章来源和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