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有问题怎么办? ——统一回复

2018-04-23 23:52:48 松果小编
总有焦虑的妈妈问我: 我的孩子内向,不爱说话,该怎么办? 我的孩子胆小、怕人怎么办? 我的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 我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了不还手怎么办? 我的孩子打人怎么办? 我的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 我的孩子老粘着我不独立怎么办? 像不像十万个怎么办? 汇总一句话: 我的孩子有问题(不像我想要的那样),怎么办? 遇到这种问题,统一回复: 1 你认为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 一般妈妈会回答:有礼貌、爱说话、有好朋友,不故意捣蛋,不打架,也不怕打架,不说脏话,不爱玩游戏,不爱看动画片,或者爱看大多数动画片而不是只看那一两部,跟父母关系好又不粘着父母,上幼儿园上学适应良好,不会被老师批评,每天开开心心没有坏脾气…… (内容太多,大家脑补) 2 你根据什么得出孩子“应该”是上述的这样的? 我觉得孩子就应该这样…… 别人家孩子都这样…… 书上说孩子都这样…… 专家说…… (脑补你心目中应该的来源) 3 你觉得孩子为什么处在目前的“问题”状态? 因为他天生内向··· 因为我没教好··· 因为我跟老公老吵架··· 因为我不想让他离开我··· 因为他太孩子气,没有长大呢··· 4 他这种状态说明了他需要什么? 需要被改造!!! 这大概是大部分妈妈的想法。 比如胆小内向的需要训练变得活泼开朗,活泼好动的需要训练能坐的住,喜欢宅的要赶出家门,出去玩就不回来的要树立时间意识…… ok,道理上这都对,这才是完美的孩子。 可是,这是孩子的需要吗?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孩子的需要是什么? 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成长过程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需要,具体的可以看看敏感期理论,比如一岁的孩子爱往地上丢东西,那是他探索空间位置的需要;两岁的孩子故意叛逆捣蛋,那是他独立意识形成的需要;3岁的孩子非要一颗完整的饼干不要半个,是他对完美的执着和执拗的需要…… 孩子的每种状态,都在表达着他的需要,当我们读不懂的时候,往往会给他贴个“问题”标签。学会读懂孩子的需要,是父母的基本功。 5 你的需要是什么? 如果要分清孩子的需要太难,那么就来看看自己的需要吧。看看在我们给孩子贴上“问题”的标签时,我自己的需要是什么? 来个例子: 四岁半的柚柚在院里逛,有个叔叔跟他打招呼:柚柚去哪儿玩儿啊?柚柚回答:臭屁股!我满脸黑线,这也太没“教养”了!真是欠揍的柚柚!当我摩拳擦掌的想要修理他的时候我突然发现,额,他说脏话让我太没面子了,修理他是我的需要,而不是他的需要。于是我对儿子讲:你说脏话很不礼貌,对面的叔叔会不开心,我也很没面子!他干脆的回答:那你就没面子吧!得,他倒是干脆的很。据敏感期理论说这么大的孩子有个脏话敏感期,他们伙伴们经常说一些屎尿屁而开心的哈哈大笑。我忍了,因为让他有礼貌是我的需求,不是他的需要。 正当我在反思自己教育失败的时候,柚柚因为想买个玩具跟我讲条件:如果你不给我买那个玩具,我就让你没面子…… 额,他真的听懂了我的需求!或者说,孩子记得我们提的每一条要求,他在自己选择遵从还是不遵从。 发现自己的需求,是发现孩子需求的快捷版。 6 “问题”面前,是你的需要还是孩子的需要? 其实解决孩子问题的“套路”是这样的:分清这是谁的需要?问题被定义出来,意味着有个需要没有被满足。是谁的需要没被满足? PET父母效能训练是这么套路的:分清谁的需要,如果是孩子的需要,那么做到倾听;如果是自己的需要,那么真诚的表达出来。 比如上文中柚柚说脏话的例子,我真诚的表达了我“感觉很没面子”的感受,表达出我需要面子,柚柚完全听懂了要给我“争面子”的话,适时会好好表现满足我一下。 再来个复杂的例子,还是我们家的。 我们家柚柚是我们院里最黏我的孩子,一直到四岁半之前,他从来不独自出门玩,跟小朋友玩也要拉上我陪着,以至于我成了孩子王,天天陪着他们一起玩。而别人家的孩子很多不到三岁就跑出家门跟找小朋友玩了,叫都叫不回去。 这是个典型的独立问题,比PET套路更深一些,因为我无法确定这到底是谁的需要。是因为我太需要他所以他才不离开我吗?是因为他内心力量还没有足够强大才需要我陪他吗? 于是我反思,如果我离开我的宝贝,是焦虑还是放松。我发现如果我儿子不跟着我我就倍爽,发自肺腑的。所以我就自我安慰,大约是他需要我的陪伴吧,谁能像我一样这么无条件的理解他支持他(此处有掌声)。 终于到了柚柚四岁半,正逢放暑假,他开始跟着小朋友满院跑,再不粘着我了,晚上该回家睡觉我还得挨家去找他。我长吁了一口气,他终于自己长大了。 独立     孩子独立问题牵扯的方面比较多,比如父母太需要孩子,就会过度照顾他,扼杀他的独立技能,因为父母的原因使得孩子不独立的的确很多。     但是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如果孩子在外面遭遇了挫折,或者内心力量积蓄不够,他会转身回到父母身边索取爱和支持,比如本来上学好好的突然不愿意上学了,比如初上幼儿园、小学适应不良等等,孩子也会表现出独立问题。     所以遇到孩子独立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反思自己:     我是不是太依赖孩子了?我是不是让他介入了父母矛盾中?他是不是在拯救我们这个家庭?     诸如此类的,先把自己和家庭的问题解决掉,确定孩子不是为了我们才牺牲掉自己的独立的。     然后,那就正视孩子的需要:他需要从父母这里获取爱和支持,才能有足够的能量应对外界的挑战。 不要指责和评价孩子的“问题”,或者那只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孩子只是替罪羊;或者那正是孩子需要我们的地方,需要我们的爱和支持。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