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冥想
2020-04-08 18:26:43
松果小编
说到冥想原理,就要从脑电波谈起。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工作时会产生自己的脑电波,用电子扫描仪器可以测出至少四个波段,分别为α脑电波、β脑电波、θ脑电波、δ脑电波。在α脑电波阶段,人的大脑处于完全放松的精神状态,此时大脑能更快、更有效地接收信息;在β脑电波阶段,人们处于一种日常的清醒状态,会出现逻辑思维、分析及有意识的活动,一般头脑警觉、注意力集中,但可能会有情绪波动或焦虑不安;在θ脑电波阶段,人们处于睡眠的初期阶段,介于清醒和全睡之间,是一种过渡状态;在δ脑电波阶段,人们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人的呼吸深入、心跳变慢、血压和体温下降。 冥想状态的脑电波就是处在α波与θ波之间,这个时候人处于一种放松与半睡状态。当脑电波呈现α波时,人们处于放松式的清醒状态中,此时潜意识可以进入,也可以有效地将信息存入长时记忆中,而且心灵更深层次的直觉、情感和创新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当脑电波呈现θ波时,人们正好处于“半梦半醒”的朦胧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人的大脑正在处理白天接收的信息,而且许多灵感可能就在这个时候突现。研究人员发现,长期冥想的人可以自由地维持在某种脑电波状态,而这种“技能”或说“协冥想还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进行长期冥想训练的人,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探测到其大脑海马体内灰色物质密度有所增加。海马体是一个与记忆力、自我感、同情感密切相关的区域;核磁共振成像图像还显示大脑杏仁核内的灰色物质减少,而杏仁核是一个与焦虑和压力有关的区域。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布丽塔·霍扎尔认为:“打坐者,也就是冥想的主要做法是使用不同的注意对象来集中人的注意,可以集中注意呼吸、情感、思想的感觉,或者集中观察任何一种类型的身体上的感觉,就是让思想回到此时此地,而不是相反地让思想四处飘荡。”研究人员认为,当打坐者听到人们受苦的呻吟时,与那些不打坐的人相比,他们在暂时的颞顶叶连接点上,即与同情心相连的大脑区域,出现了较强的激活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