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四爱”
2020-04-08 17:06:25
松果小编
爱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的本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独自存在,所以就有了爱的需要,因为人与人之间有连接,所以就有了爱的传递。爱如同阳光、雨露一般,滋养我们长大,这也是我们对爱的向往与赞美,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孩子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爱的世界里。
爱得太多。从孩子一出生,我们就母爱爆棚,每天用心呵护着这个小生命,小心翼翼地疼爱着,生怕他受到一点点的伤害。我们竭尽全力,给孩子吃最优质的,穿最舒适的,用最安全的。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给了孩子,甚至抛弃了自己的理想来陪伴孩子。我们给孩子编织了一张爱的网,希望全方面、多角度的陪伴与满足,但孩子似乎并不领情,他们感受到的是约束、限制,从而更加的叛逆。
爱得太少。也有很多家庭,父母亲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便把孩子寄放在爷爷奶奶家,或者由保姆看管,孩子长时间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我家爸爸就是这样,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见不上孩子几面,平时的联络也很少,即使视频通话,也仅限于吃喝玩乐的话题,他已经离孩子的成长太远太远了。我不知道,一个男孩长期离开爸爸,对他的心理与成长有怎样的影响。
爱的放纵。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爱,那简直可以用“温床”、“温室”来形容,嘘寒问暖、端茶倒水、言听计从,即使孩子想要天上的星星,爷爷奶奶也会努力地往上够一够。孩子脸上一点点的不悦,他们就会愁容满面,牵肠挂肚。他们的表情就像是孩子不悦的放大器。孩子在爷爷奶奶面前娇嗔、肆虐、为所欲为。
爱得严苛。正是因为没有父亲严正的影响,加之爷爷奶奶的溺爱,我不得不在家里充当起双重角色。我既要对待孩子有春天般的温暖,同时也不能缺少冬天般的严厉。从小就听老师说过,对学生要给个好心,别给个好脸,那是我小时候的教育格言。也正是在这种教育的熏陶下,我对待孩子的态度更趋向于严苛——要求高,对待错误严厉批评。所以孩子就会胆小,不敢犯错。有时,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川剧的变脸,在不同角色之间切换着表情,为了达到某一种教育的目的,已经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了,自然结果也不会太好。
这就是一个家庭对孩子爱的四种表现形式,常常慨叹孩子的伟大,竟然可以在如此复杂、对立的爱的环境里成长,其智慧之大,应变之速可见一斑。
当然,我们更加认定,家是孩子安全的港湾,不是思想的角斗场,我们希望孩子生活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之中,那我们的爱就不应该是一种对立、压抑,甚或一把利剑。
如何爱我们的孩子,是一门学问,需要在养育的过程中不断地体悟、纠偏。但愿,每个孩子都能生活在爱的阳光之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