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你是否敢于“被拥有”?

2020-04-15 07:08:41 予鱼【婚姻家庭】
我们平常生活中的关系互动方式是,有事说事,没事拜拜,对情感表达比较激烈的互动方式,就会感觉到压力和挑战。 在心理咨询的互动中就不是这样。随着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关系越发深入,来访者会产生这样的期待:我能把咨询师完全拥有。也就是说,Ta要跟咨询师形成一个无缝的、高融合的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从出生到长大,要经历自闭、自我融合,然后经历抑郁、个体化、分离等心理过程。 也就是说,一个婴儿诞生的前两个月,大多数时间沉浸在睡眠中,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中;两个月后,婴儿开始认知周围的事物了,Ta会把环境、养育者、自己融为一体,不分你我;而六个月到一岁,婴儿行动能力和认知能力提升,Ta开始认识到:妈妈是妈妈,自己是自己,开始成长为不需要紧密融合的小小个体。 这是一个从紧密到分离的过程。而创伤形成的阶段越早,对个体造成的影响和打击就越大,并且Ta对关系的紧密度需求就越强烈。这种强烈的需求就会在咨访互动中呈现出来。 比如这个来访者,Ta从之前的生活困境中走出来,咨询师是一个重要的陪伴者、见证者。于是来访者期待咨询师能够像一个战友、一个同伴一样,期待和咨询师关系更紧密一些。对咨询师的需求也就增加了。 此时问题抛给咨询师了:当来访者对你有更紧密的需求,你是否接得住?是否敢于被来访者“拥有”? 举个例子,一个人对你说:我喜欢你,送你束花,你怎么办? 你是欣然接受,是尴尬、不知如何回应,还是想回避? 这既是一个异性关系挑战,也是一个他人对你的“需求表达”。 同样,在咨访互动中,随着关系的深入与咨询的起效,咨询师也要面对这样的挑战。来访者未必送你花,未必通过语言,但来访者会用各自各样的方式向你表达需求和期待。 如果咨询师能够接纳这些需求和期待,咨访关系就会深入下去。如果咨询师面对这样的需求感到焦虑,其实是因为自己的情感相处经验和功能不够强大。 也就是说,面对“如果我满足不了对方,对方就会抱怨、攻击我”的挑战,咨询师不知道如何处理。那么,显而易见,想要做好咨询工作,这部分的自我修通是必须的。要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关系体验中寻找问题。 那么,咨访关系深入,咨询师“被拥有”之后,双方的情感状态是什么样呢?咨询关系越发深入后,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感受往往会变成“这个咨询师真讨厌”、“我恨他,恨的咬牙切齿”、”见也不想见,话也不想说”。 实际上,这是一种情到深处、爱恨交织的表现:在浓厚的爱意里裹挟着恨意,在强烈的恨意里裹挟着爱意。 也正因为这样一种爱恨交织的情感,才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起来。 例如,人类的性体验就特别丰富,这就是爱恨交织的一个体现。性行为是人类情感表达最集中的方式,这里既有拥有感,又有破坏感,有征服感和被征服感,又有攻击性的释放等等。正因为它爱恨交织,如此复杂,才形成了这样一种独特而强烈的体验。 所以,咨询师,你敢“被拥有”,才能做好咨询工作,也才能拥有好的亲密关系。
文章推荐 相关推荐